求职简历网 > 知识 >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0-23 10:11:17编辑:皮带君
学校介绍

公路学院(公路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长安大学“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的学院,历经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工程学院、公路学院。60多年以来,学院视富民兴邦为天职,以发展公路交通科技为己任。学院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公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为中国公路交通科技事业和基础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务院有关部委的高度评价,素有交通系统“黄埔军校”之美名。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学院随着中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学院不断发展壮大,从创始初期仅有两个专业,发展建设成为中国公路交通建设行业学科齐全、专业配套、规模较大的重点学院和主要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人才济济,名师荟萃,现设有六所七系三办三个中心。

多年来,学院(研究院)依托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发展为方向,不断完善和创新用人机制,涌现出一批年富力强,成绩卓著的知名专家和学者。目前,学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十百千”人才工程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9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7人,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6人,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3人,陕西省“三五”人才6人、陕西省“百人计划”2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5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

学院才俊辈出,目前在校本科生2702人,硕士研究生1930人,博士研究生219人,外国留学生20余人。50多年来,已培养出各类不同层次的毕业生6万余人,其中大批已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有的已成为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李登武少将、交通部科学研究院院长、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周伟等等,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勤奋求是,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师生活动图片

1981年以来,学院先后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市政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结构工程、交通工程、道路经济与管理、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及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材料学、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企业管理、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交通工程、道路经济与管理等11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先后建立了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公路建设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公路建设与交通运营保障科学与技术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和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两个二级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方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保留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和交通工程专业是陕西省名牌专业。同时,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交通部路、桥继续教育中心”设在学院。学院还是全国交通系统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检测工程师和公路交通高新技术培训基地。

学院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强科研机构和基地建设,使之成为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的发源地。学院现有公路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和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建成的冻土工程实验室在全国高校首屈一指。学院拥有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设施和检测系统,包括美国“MTS”公司的电液伺服闭合循环试验系统,英国“ELE”公司的自动马歇尔仪,丹麦“B·K”公司的测振试验系统,日本“三荣”、“共和”等公司的超级数据采集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等,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平台,同时也可为公路交通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等部门提供优质高效的科技服务。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50余项,近五年连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计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诸多领域的空白。近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交通部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资助项目、霍英东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百余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2008年合同金额1.3亿元,2009年合同金额1.32亿元,2010年合同金额1.3亿元,2011年合同金额1.3亿元,2012年合同金额1.28亿元。近10年来,发表科技论文2500余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20余部。学院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

学院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美、英、德、俄、澳、日、南非、巴西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包括互派专家讲学,进行合作研究,合作培养研究生、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等,促进了学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学院广大师生员工开拓创新,开放求是,团结协作,力争把公路学院(公路科学研究院)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历史沿革

1956年1月,交通部合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将南京工学院、中南土建学院、成都工学院及同济大学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的“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陆续并入西安公路学校。

1958年4月,以西安汽车机械学校为基础建立西安公路学院。

1959年4月18日,交通部批复西安公路学院开设“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与隧道”两个专业。

1965年9月6日,交通部批复将大学和中专相同专业加以组合,成立公路系。

1995年3月,学校改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

办学条件院系概况

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所示,学院下设7个系和3个本科专业。

系:道路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岩土与隧道工程系、交通工程系、轨道工程系、机场工程系、工程管理系

本科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工程管理、交通工程

学科建设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院交通运输工程评估结果为B+,土木工程评估结果为B。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博土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交通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交通工程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交通运输、土木水利

“双一流”建设学科:交通运输工程(自定)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

省部级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师资队伍

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院有教职工322人(专任教师268人,工程实验、管理人员5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76人,硕士生导师189人。学院93%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238人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有教授85人,副教授102人。学院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0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7人、 交通部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3人、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10人、陕西省“三五”人才6人、陕西省教学名师4人、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8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戴经樑、胡长顺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沙爱民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沙爱民

国家级教学团队: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教学团队:道路工程材料教学团队、交通工程教学团队、土质学与土力学教学团队、道路与铁道工程教学团队[2]

注:名单不全

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次、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二次、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次。

年度奖项项目名称完成人2009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隧道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建勋、徐岳、衡平堂、马天山、王晓谋、吕康成、于书翰2009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隧道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陈建勋、徐岳、衡平堂、马天山、王晓谋2009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适应我国公路建设大发展的路桥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沙爱民、裴建中、雷显锋、支喜兰、雒应2017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面向行业与国家战略需求的交通类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沙爱民2017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交通土木类“三维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4]谢永利人才培养

国家级重点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简介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创立于1958年,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0年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以该学科为依托,经批准设立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6人。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中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依托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在路基工程、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道路材料结构与性能、道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道路勘测设计、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40余部,批准专利23项。

近年来,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研究人员励志求新,开拓务实,紧密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国民经济和中国公路交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科学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委重点课题和广泛的横向合作项目数百项,科研经费达8000多万,目前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有:多年冻土地区路面基层修筑技术研究,大粒径碎石路基施工控制技术的研究,山区公路防排水评定方法与抗水灾评估指标的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路面病害处治技术研究,水、热、力耦合效应与路基路面温度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等。

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注重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英、德、俄、澳、日、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促进了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本学科注重开展公路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研究工作立足西部、面向全国,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在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结构,形成了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路面材料结构理论与改性技术、山区高速公路现代测设技术、公路灾害防治技术、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等五个学术梯队。学术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整体实力雄厚,发展势头强劲。

本学科一直注重开展公路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已形成了具有优势和特色的“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路面材料结构理论与改性技术”、“山区高速公路现代测设技术”、“公路灾害防治技术”、“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等五个研究方向。

1)特殊地区路基路面结构与性能研究方向

2)路面材料结构理论与改性技术研究方向

3)山区高速公路现代测设技术研究方向

4)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方向

5)高速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研究方向

国家级特色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080724)

批准时间:2007年

⒈建设目标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效地完成专业建设必须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学科建设、做好课程建设(含教材建设)、做好实验及实习基地建设等等。

师资队伍:引进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积极培养具有突出贡献专家3~5人;引进国内外著名专家(院士)做学院的兼职教授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科学研究:年均力争主持或参加12项国家级、10~1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力争1~2项国家级、5~10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力争年均被SCI、EI检索收录20篇;年均发表论文130篇;年均申报10~15项教学研究项目;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开展校内、校际学术交流活动,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专业课程:修订专业培养计划,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申报5~10名省级教学名师;完成15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力争3门省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力争年均出版教材10部。

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实验必修课实验开出率达100%,力争全部课程能开出设计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完成开放实验室建设,使学生能参与开放实验室,进行实验训练。配合学校进一步完善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

⒉教学基础

⑴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教学团队中中青年教师已成了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55岁以下的教师占师资队伍的96%,45岁以下的教师占师资队伍的83%,学历层次逐年提高,学历结构日益改善,硕士研究生以上占88%。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09人,占师资队伍的70%,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注重学缘结构的改善,在补充教师时,尽量选用校外毕业的优秀博士研究生充实到师资队伍,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攻读学位、进修、合作科研。

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趋于合理,学缘结构在逐步改善,已逐步形成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轻师资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引进人才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人才的吸引力将日益增强。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主动适应人才竞争的严峻挑战,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并从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建立科学的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为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供有力的保障。

⑵教学条件

通过学校“211工程”建设,购置设备先进,已经形成了功能配备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相互依托、相互补充,教学资源配置合理的教学实验室体系,满足了所有专业实验教学的需要,利用率高,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院面向本专业的本科教学的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2520平方米,总值4308万元。包括有建材实验室、沥青实验室、沥青混合料实验室、勘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岩隧实验室、土工实验室、地质实验室、水力实验室、公路桥梁与隧道实验室。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总的基本思路是实行主任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设立学术委员会,开展设备有偿使用制度和提倡校内联合和对外开放,有力保证国家、省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全面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的公路交通人才。

通过对教学、科研实验室持之以恒地建设,学院的本科实验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学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时数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新开设的实验项目无论

太白山实习基地(太白山校区)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利用交通部专项资金建设的公路学科勘测教学实验实习基地。积极开展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先后在陕南略阳建立公路学科地质实习基地、山东科达集团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校内外实习基地,其条件和设施能满足本科实践教学的要求。

⒊教学改革

⑴人才培养方案

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继承和发扬办学传统,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根据学校建设的目标定位,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形成统一性与多样性结合的、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多模式人才培养方案。

按照学校统一安排,本专业培养方案经过2000年、2003年及2005年的全面修订,将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总学时数由过去的2700调整到2500以下;进行了课程体系的优化和整合,减少课程与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程度;构建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组成的专业平台课程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⑵课程与教材建设

改革成果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产生了明显效果。这些教改成果在2001年、2003年的学校、陕西省教学成果评选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学院建设有12门长安大学精品课程,其中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

国家级教学团队

2009国家级教学团队-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带头人:沙爱民

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长安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中国公路交通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81年以来先后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准设立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土木工程实验中心”为省级教学实验中心。长安大学原为高等学校路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现为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21世纪交通版高等学校教材(公路与交通工程)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在本学科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支面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讲授由公路工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的课程群,教师的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专业配套且稳定的“公路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团队中现有教师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5人,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学团队中包括省级教学名师、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团队带头人沙爱民教授是著名的公路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

本团队长期以来主要承担《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勘测设计》、《基础工程》等系列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同时注重教材建设,编写过7部本科生教材,其中2部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为面向21世纪教材,3部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教材奖。承担教改项目9项,获得省级奖励5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路基路面工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道路建筑材料》和《基础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重视实验和实践,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所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全国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4项,还获得过“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奖励。

本团队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主持和参与公路科学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活动。近5年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10项;获得国家级奖励3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省部级二、三等奖多项。科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毕业生质量在国内同行业享有盛誉。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公路交通行业建设与管理岗位中坚力量。

国家级成果奖励

近年来,本团队通过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机理与防治对策研究”,交通部行业联合科技攻关项目“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路面典型结构研究”,国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水、热、力耦合效应与路基路面温度场变化规律的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和“西藏干线公路修筑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科委项目“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等科研项目开展研究,系统研究了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与养护等难题,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研究和依托工程验证,首次提出以冻土温度和冻土类型为主要指标的公路工程多年冻土区划、以融沉变形为控制因素的公路多年冻土分类指标;研究了公路冻土路基水、热、力耦合规律,揭示了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线走向、路面类型、冻土温度等对公路冻土路基温度场变化的影响规律与路基变形规律;创新提出了公路冻土路基设计原则和方法,首次提出公路路基合理高度,一般路基与特殊路基结构修筑及稳定技术;提出了适应多年冻土地区的沥青路面设计指标体系、合理使用年限、合理结构、材料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路面修筑技术;研究了多年冻土地区桥梁负温环境中灌注桩水泥混凝土强度形成及桩基回冻规律,建立了桩基回冻与承载力的公式。项目创新集成了多年冻土区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体系。

研究成果,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的建设、整治工程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填补了世界该技术领域的空白,确立了中国在多年冻土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研究成果200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专业培养

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公路、城市道路及一般桥梁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与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知识。要求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⑴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需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基础理论知识。⑵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方面的知识。⑶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测量、制图、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等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⑷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⑸受到从事公路、城市道路和常用桥梁的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的基本训练。⑹具有工程经济观点、受到施工管理、维修养护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初步训练。

所学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测量学、土质学与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道路建筑材料、公路勘测设计原理、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城市道路设计、道路CAD技术、基础工程。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或城建部门从事本专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桥梁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桥梁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大中型桥梁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使学生获得勘测与设计、施工与养护方面的能力,以及桥梁与工程结构的科学研究能力。

所学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桥涵水文、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基础工程、桥梁工程、桥梁电算、桥梁CAD、桥梁施工管理与概预算。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的交通基建系统,从事桥梁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以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公路隧道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公路隧道与地下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路隧道与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组织管理,公路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基本知识。要求学生获得公路隧道与地下结构勘测、设计、施工与养护管理知识,以及具有解决公路设计和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部门或城建部门从事公路隧道工程与地下工程方面的勘测、设计、科研、施工和组织管理,公路工程方面的设计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交通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交通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公路与城市道路的交通规则、调查、安全与管理控制及道路规划与设计。要求学生获得交通控制、组织、管理及经济论证的能力;还能进行一般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与施工。

所学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测量学、结构设计原理、交通管理与控制、城市道路设计、交通工程总论、交通调查、交通规划与公路网规划、道路工程经济与管理。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部门或公安部门从事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监理、设计、科研及组织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施工技术与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交通土建工程施工及管理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等级公路、大跨径桥梁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要求学生获得公路、桥梁、隧道等土木工程的国际工程招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工程建设监理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以及施工新技术开发和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能力。

所学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运筹学、技术经济学、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分析等。

就业方向:

可在交通、城建或其它部门从事土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以及科学研究工作,也可从事大专院校的本专业教学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公路工程管理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公路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级公路工程管理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以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为指导方向,要求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技能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工程经济和现代管理理论、方法和手段,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公路建设市场、路政管理、工程施工组织与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所学主干课程:

运筹学、技术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现代管理原理、施工企业管理学、公路工程定额原理与概预算、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公路工程、桥梁工程、道路交通法规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学。

就业方向:

主要在交通和城建部门从事运网规划、工程施工组织、工程监理、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等工作,也可以从事大专院校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学制:四年

岩土工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岩土工程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方向和范围: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

所学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测量学、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电工基础与电子技术、基础工程、隧道结构计算与分析、隧道勘测设计、隧道施工、隧道营运设施、施工管理与概预算。

就业方向:

主要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

科学研究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院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特殊地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中心: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中心

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公路桥梁与隧道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创新团队:特殊环境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

科研成就

⒈集成化公路CAD系统

集成化公路CAD系统是采用面向对象的开发思想和组件技术,基于工程数据库技术开发的一套集路线、路基、路面、中小桥、涵洞、支挡、交叉等设计、修改、数据管理及图表输出于一体的公路设计集成系统。该系统总体设计合理,开发起点高,综合性强,系统集成方式具有创新性,提高了CAD系统对公路设计的支持深度和广度。课题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系统集成方式达到同领域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⒉新疆公路自然区划及环境参数的研究

该项目在公路自然区划方法、指标体系和环境参数的研究等方面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三级区划的空白,对新疆的公路建设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编制了《新疆公路自然区划指南》,为新疆公路建设提供了翔实的分析参数和基础数据,增强了区划的实用性。

2006-2013年学院国家级获奖成果年度项目名称负责人(参加人)奖励名称获奖等级2006冷弯薄壁型钢住宅结构体系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周绪红(主持)、刘永健国家科术进步奖二等2007沙漠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研究折学森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2008多年冻土青藏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胡长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2009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周绪红、沙爱民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
学术交流

截至2019年7月10日,学院与美、英、德、俄、澳、日、南非、巴西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双边交流与合作关系。[5]

知名校友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1989年度张登良

1994年度戴经梁(交通部人劳技字[1995]72号转人事部人专发[1994]8号)

1998年度胡长顺(交通部人劳技字[1999]147号转人事部人发[1999]26号),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名单(国人部发[2006]96号)

2006年度沙爱民,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教技委[1991]2号)

1991年度张登良,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教技函[2004]2号)

2004年度周绪红,交通部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交人劳发[1995]24号)

1995年度,张登良,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0年度王秉纲

2004年度王秉纲,周伟

2004年度谢永利,交通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交教发[1998]402号)

胡长顺,周伟,交通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交教发[1998]402号)

谢永利贺栓海郑传超,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交人劳发[1998]392号)

胡长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交人劳发[1998]392号)

贺拴海,王选仓,郑传超,黄平明,周伟,谢永利,沙爱民,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人劳字[2003]306,2003.07.28)

沙爱民,谢永利,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

1997年(首批)谢永利(陕教位发[1997]4号)

1998年(第二批)胡长顺(陕教位发[1998]6号)

1996年度(第三层)延西利胡大琳(陕人发[1996]54号)

1999年度(第三层)郝培文,雷胜友,马建秦,陈红(陕学位[1999]50号),交通部交通科技英才

2001年谢永利(交人劳发[2001]557号)

2003年沙爱民(交人劳发[2003]480号)

2005年郝培文(交人劳发[2005]588号),交通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交教发[1998]402号)

沙爱民,黄平明,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人员(教技司[2000]65号)

周绪红,胡长顺,徐岳,谢永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员

2004年度沙爱民王元庆(教技函[2005]35号)

2006年度郝培文刘永健(教技函[2007]5号)

2007年度陈建勋裴建中王春生(教技函[2007]70号)

2009年度胡力群蒋应军(教技函[2009]7号)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1991年度(人专发[1991]12号;交通部人劳技干字[1991]1062号转)

王秉纲张登良

1992年(人专发[1992]22号;交通部人劳技干字[1993]076号转)

戴经梁

1995年度(人发[1996]22号;交通部人劳技干字[1996]244号)

杨炳成周伟

1997年度(人发[1998]14号;交通部人劳技干字)

严宝杰

1998年度(人发[1999]36号;交通部人劳技字[1999]177号,建设部建人教专[1999]87号转)

周绪红王选仓

2000年度(教人司[2001]243号)

谢永利刘健新徐岳

2002年度(教人司[2004]317号)

贺拴海

2004年度(教人司[2005]274号)

夏永旭

2006年度(教人司[2007]51号)

领导团队历任领导历任书记姓名职务任期王金澜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党总支书记1958.10-1965.11安泽林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党总支副书记1965.11-1966.4麻相同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党总支书记1966.4-1974.8杨家鸿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党总支书记1974.8-1979.3
历任主任(院长)姓名职务任期赵恩棠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主任1959.3-1984.2颜建民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主任1984.2-1985.10张登良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主任(兼)1985.10-1986.12陈祥宝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主任1987.1-1994.6
文化传统院徽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院徽整体采用内外两层的同心圆构成主题,圆的上方是“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的中文院名,下方是学院的英文背书。整体体现出一种团结、同心同德与高度的凝聚力。院徽主体是由汉字“公”为架构,巧妙地将动感的弧形、“A”(亦是公路的英文字头H的造型)字、通畅的公路、以及校徽中环状的城墙等元素融合其中。既凸显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历史蕴涵,同时,汉字“公”与“A”字形道路的运用,又彰显了学院的学科特点,彰显了学院素有交通系统“黄埔军校”之美名的文化内涵。

社团文化

公路学院本科生团总支下设青教部、组织部、办公室、秘书处、技宣部等部门,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青马工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活动。

公路学院研究生会开展了学术、科技、文体、社会实践等多项活动。

公路学院学生会下设办公室、秘书处、外联部、体育部、宣传部、生活部、文艺部和学术实践部等部门,组织承办了学院迎新晚会,组队参加校阳光体育运动各项赛事,举办学术节、新生经验交流会等学术论坛。

公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协会下设办公室、竞赛部、科管部、技宣部等部门。

公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下设办公室、外宣部、社区服务部、综合项目部等部门。

公路学院彩虹驿站下设办公室、宣传部、网络信息部、班级发展联盟、培训服务部、公关部等部门。

公路学院青年传媒中心下设办公室、影像部、新采部及新媒体工作室等部门。

公路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下设秘书处、纪检部、学习部等部门。

先进事迹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紧紧围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一重大主题,完善教材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打造兼具思想性、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精品教材体系,为我国公路交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学院积极服务“交通强国”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交通发展需求,组织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13部、校级规划教材42部,获省级教材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支撑教师建成国家级课程8门、省级课程16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陕西省教学成果奖11项。编写的教材满足了不同层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对知识内容的需求,被200余所院校广泛采用。学院主动适应公路交通国际化发展态势,以中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理论创新、工程实践和技术标准为依据,组织编写全英文教材8部,支撑教师建成全英文国际慕课3门,教材质量得到广大学习者的一致认可,推动了中国交通技术和标准走向世界。[6]

获得荣誉

2021年9月26日,荣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7]

上一篇:蓝色象征着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