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李国文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05-21 18:46:17编辑:皮带君

李国文

“麦芽糖水”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李国文简介,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李国文简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本色曹操

作者:李国文

在中国,一提奸雄,必定马上想到曹操。如果看过京剧,立刻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那张大白脸,这是《三国演义》塑造出来的曹操。其实,奸,只是曹操的一个侧面,雄,却是他在历史上的全部。李卓吾在《藏书》中对其评价极高。“操芟夷群丑,其行军用师,大较依孙武子兵法,而用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若神。自作兵书十余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与虏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而决机而乘,气势盈溢,故每战必克。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说:“曹操父见杀而兴兵报之,是也;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遍屠城邑,则惨毒不仁,恶滔天矣。虽然,陶谦实有以致之也。”说实在的,就光明磊落这点,我是赞成曹操的,他不是鲁迅先生讽刺的“又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人。也不像时下一些先生们,台上握手,台下踢脚,当面称兄道弟,背后落井下石。搂得你挺紧,可捅进你腰里的一刀,也挺深。他当年,行刺董卓不成,亡命流窜,行到中牟地方,被陈宫捉了,因曹是个反董义士,陈不但释放了他,还挂金封印,随同他一块去了。途中借宿旧交吕伯奢庄上,因猜疑,曹操便做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杀人灭口之事,从此留下恶名。现如今,陶谦劫杀其父老全家,他还有什么犹豫,不去兴师问罪,大动干戈呢?“恶滔天矣”又如何,他就是要在徐州这一带大开杀戒,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细想起来,曹操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不也光明坦荡,心口如一嘛?比之那些实际上如此行事,偏又做出一番假张致,满嘴仁义道德,甚至还流出两滴鳄鱼泪者,要大气得多。

王夫之对陶谦评价极低,说他很差劲,说他也颇不是东西。“盖谦之为谦也,贪利赖宠,规眉睫而祸福者也。然则曹嵩之辎重,谦固垂涎而假手于别将耳。”老先生总结曰:“吮锋端之蜜,祸及生灵者数十万人,贪人之毒,可畏也夫!”所以,什么谦谦君子,什么长者风度,什么见贤思齐,什么温良恭让,这些表面上看到的,书本上写着的,是当真不得的。姑妄听之,可以,竟然信之,那就不必了,这也是生活教给我们的聪明。

人,为什么要长一个脑袋,而且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脑袋呢?就是要让你用这个脑袋来独立思考的。

李鱓简介

李鱓(1682~?)

中国清代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以画供奉内廷,但遭忌离职,后又被选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有《土墙花蝶图》、《城南春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色图》、《蕉竹图》、《五松图》等传世。?(1682~?)

中国清代画家。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以画供奉内廷,但遭忌离职,后又被选任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后居扬州,以画为生。工诗文书画。曾随蒋廷锡、高其佩学画。后又受石涛影响,擅花卉、竹石、松柏,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始转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挥洒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气势。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曾遭到保守者的反对,认为有霸悍之气?。有《土墙花蝶图》、《城南春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其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色图》、《蕉竹图》、《五松图》等传世。

李卫

(1686~1738)? 清雍正时督抚。字又玠。江苏铜山(今江苏徐州)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捐资为兵部员外郎,五十八年升户部郎中,六十一年出为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升布政使,三年调浙江巡抚,四年,兼理两浙盐政,五年特任浙江总督兼管巡抚事,六年兼理江苏盗案。世宗认为浙江事繁“民刁”,令李卫严加整肃。李卫禀命清理仓库亏空、钱粮逋欠,严厉推行摊丁入地政策,打击不法绅衿。又奏请开设玉环厅,招民垦田。因而被世宗誉为模范督抚之一。十年闰五月,调署刑部尚书,九月任直隶总督。次年,不徇情面,奏参大学士鄂尔泰之弟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鄂尔奇营私扰民,受到嘉许。乾隆元年(1736),兼管直隶河道总督。三年病死,谥敏达。李卫识字不多,操守廉洁,任事勇敢。幕客为著《钦遵圣谕条例事宜》(与田文镜之作合为《钦颁州县事宜》),在浙江、直隶任内分别主持修撰《浙江通志》、《畿辅通志》。他的部分奏折收在《朱批谕旨》中。

《太平广记》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小说类书。李昉、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赵炅之命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六年雕版印行。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以及释、道两藏等,引书约四百余种。原书每年都注明出处,但错误较多,已无法精确统计。

明刻本书前所附引用书目三百四十三种,是后人补编,实不足据。该书按题材分九十二类,又分一百五十余细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卷数多的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可以看出其取材重点所在。《太平广记》实际上是一部分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许多已经失传的书,也在该书里存有佚文,对研究和校辑古代小说极为有用,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就是依赖该书得以流传。宋元以来,不少小说、戏曲曾从中取材。明代以前,《太平广记》很少刻本流传,现存原书已有缺佚舛误。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谈恺据抄本加以校补,刻版重印,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通行的版本是经过汪绍楹校点的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由中华书局重印的新一版,又稍有修订。

李通

(?~1161)? 金海陵王完颜亮时大臣。贞元三年(1155),以左司郎中为贺宋生日使,出使宋朝。正隆元年(1156),升吏部尚书。三年,海陵王召李通、宣徽使敬嗣晖、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学士韩汝嘉等人,商议迁都汴京和南下灭宋之举。李通上言“天时人事不可失机”,劝海陵王迁都伐宋,深合海陵王之意,被擢任为参知政事,并典领缮完兵械,做侵宋准备。六年二月,升为尚书右丞。九月,海陵王统军南下侵宋,分诸路军为三十二总管,隶属左、右领军大都督府,以完颜昂(奔睹)为左领军大都督、李通为左领军副大都督。实际上以李通为谋主。十月,李通随海陵王渡过淮水,由庐州(今安徽合肥)进至和州(今安徽和县)。海陵王命李通督将士赶造战船,准备渡江。十一月,金军渡江失败,还军和州。这时,海陵王得报东京留守完颜雍(金世宗)在辽阳称帝,召集将帅商者对策。李通认为,撤军北还,会出现众散于前,敌乘于后的局面;留兵渡江,皇帝自己北还,诸将也会自行解体。提出:“发兵渡江、敛舟焚之,绝其归望,然后陛下北还”的建策。海陵王采纳李通建策,率军趋扬州。完颜元宜发动政变,杀海陵王,李通也同时被杀。

李石

(?~1176)? 金朝大臣。字子坚。辽阳人。先世为辽大臣,父李雏讹只为辽桂州观察使,攻渤海人高永昌时战死。金军攻占辽东后,李石归顺金朝。其姐嫁完颜宗辅(睿宗),生完颜雍(金世宗)。天会二年(1124),被授为世袭谋克、行军猛安,隶完颜宗弼麾下。八年,任礼宾副使、洛苑副使。天眷元年(1138),任汴京(今河南开封)都巡检使。后历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少尹、汴京马军副都指挥使、景州刺史。正隆六年(1161),他向完颜雍建策杀东京副留守高存福,在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称帝。全世宗即位,以定策功,为户部尚书,旋任参知政事。女为世宗元妃。大定三年(1163),因冒领仓粟,降为御史大夫。十年,为太尉、尚书令,封平原郡王。寻告老,以太保致仕,进封广平郡王。病死。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中国古代私家著述中卷帙最大的断代编年史。

原本九百八十卷,今存五百二十卷。作者李焘(1115~1184),字仁甫,四川眉州丹棱人,累迁州县官、实录院检讨官、修撰等。李焘仿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体例,断自宋太祖赵匡胤建隆,迄于宋钦宗赵桓靖康,记北宋九朝一百六十八年事,定名《续资治通鉴长编》。焘于正史、实录、政书之外,凡家录、野记,广征博采,校其同异,订其疑误,考证详慎,多有依据。作者本着“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凡记载不同者,则两存其说,时附己见,以注文标出,与《通鉴考异》相类。搜集材料时,“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该书自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举要》六十八卷,《修换事总目》十卷,《总目》五卷,总计一千零六十三卷,前后历时四十年。

近代治宋史者对该书史料价值评价甚高,《长编》记述详赡,史料丰富,为研究辽、宋、西夏等史的基本史籍之一。九百八十卷本,久已亡佚,今本系清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厘为五百二十卷,其中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四月至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三月,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七月至绍圣四年(1097)三月,元符三年(1100)二月至十二月以及宋徽宗、宋钦宗两朝记事。1979年,中华书局开始分册出版《续资治通鉴长编》点校本,是以流行的清光绪浙江书局刻本为底本,用辽宁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藏本和文津阁本对校,改正了不少错讹。

上一篇:李德简介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