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周传健(书法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2-13 22:36:15编辑:皮带君

周传健(书法家)的个人简介

周传健,男,字泰山墨石,山东泰安人,又名周传建,生于1954年1月。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喜爱学习书法,临多家名帖对二王贴情有独钟,对欧阳中石、启功、杨再春等书法大家的作品更为崇拜。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中国名人协会书法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宣传教育委员会会员、 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泰山文化会馆副馆长、泰安天东画院副院长等。

简历

幼年随泰山五老叔父王鸿信先生学习书法、创作,后随全国著名书法家兄长王向立先生学习行草狂写,站在唯物辩证的高度上,去理解书法、学习书法、弘扬书法艺术,提高自己并发扬和传承翰墨文化,并在北京多次深造,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获得金奖、银奖,受到各级领导的多次好评,并被国外友人收藏。

经历

周传健八岁练习毛笔字,如今已人过六十载的他仍坚持天天练习书法,“形如流水、字如其人”,就是不少认识周传健人对他的印象。

小时候没条件,只能用树枝或石块在地上写字,到了上学读书的时候,趁老师不注意偷上几根老师用剩的粉笔头在墙上写,总之,一有空闲便会写字。

周传健对书法痴迷来自专一。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周传建的父亲周庆领就是个爱读书、爱写字的人,父亲对于文言诗词、历史名著很有研究,写字也主要是以行书为主,潜移默化中,父亲的良好习惯在周传建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说:“没有办法,爱好很难被其他所取代,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专供在了写字看书上,对家庭的照顾自然就少了……”讲到这,他很感谢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儿子,周传建也说到“愧”对他很多,从儿子上大学到找工作,他几乎没操过心,全是儿子一人打拼,如今,儿子学业、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和他一样坚韧的性格。对汉字的情有独钟,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状态,与他专一书法是离不开的。周传建告诉记者:“当了一辈子教师,教学时毛笔、粉笔不停地写,现在依然是天天写字,而且达到了日写千字,有时写高兴了也不觉累,在桌前一站就是几个钟头。”对于自己的作品,周传建件件保留,因为这一幅幅字、一张张纸,代表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照他的话说,就是“笔下有故事,纸上有人生”。

周传健对人生:乐观积极 不要消极。擅长行书的周传建对于隶书、楷书、小篆等字体也颇有研究,一有时间就会临摹、练习,他说道,“其实人生很丰富,有了艺术追求,就要去更好地去创造艺术,用艺术改变人生。”他回忆道,文革期间,学习环境受到影响,写字的机会少了,这使他一度很苦恼,但并没打破他对那种笔尖人生的追求,那样的环境下,他还是坚持在家中地板和墙壁上练习,写完再擦掉。到了文革后期,在学校办墙报、黑板报又给了他不错的写字机会,从那时起,只要学校一办墙报或黑板报,总少不了他的身影。在他心里,写字跟做人一样,要脚踏实地、从容坦荡,无论做什么,一步一个脚印,功夫用到了,离成功就不远了。因此,他鼓励年轻人应珍惜时光,多读书、多学习,吸收更多的知识赶走浮躁,日积月累,慢慢沉淀。面对困难,要努力进取,倍加坚持,积极乐观的去面对挑战。

周传健说,“文化是用来传承的”。写字对他来说不仅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书法是一种文化,是传统文化更是经典文化。跟随周传建学习书法的人有很多,不乏自己教过的学生,就连7岁的孙女周鑫宇也对爷爷的书法很感兴趣,从小就喜欢看他写的《金刚经》《道德经》《陋室铭》等作品,更是能临摹练习爷爷的字体。周传建告诉记者:“年轻人就是希望和未来,有了他们的努力,文化才会更好的传承,如今科技发展迅速,电子键盘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手写,但这样会使人们的手写能力退化,一些重要事务,比如考试还是以手写为主,因此,坚持手写字不仅是文化传承,更是现实的需要。”

在日常生活中,周传建也鼓励身边年轻人多练字,勤手写。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周传建笑说:“人过了五十,就知天命了,但还是需要有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有了精神和力量的支撑,就有了不穷的动力。”采访即将结束时,周传建又开玩笑的说:“这种精神也许就是理想,任何时候都要心存理想,而且永不破灭,至于这种力量,也许就是大家都在说的u2018正能量u2019吧。”

上一篇:周最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