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周学普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2-06 19:45:18编辑:皮带君

周学普的个人简介

周学普(1900―)号岚海,浙江嵊县人。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院独文科。后转任台大外文系德文教科二十六年。周学普后来为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库翻译了十余种德文作品。如:《爱力》、《歌德谈话录》、《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简介

周学普(1900―)号岚海,浙江嵊县人。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院独文科。曾任国立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福建省立医学院等校教授。一九四六年赴台,任台湾省立师范学院英语学系专修科专任教授兼科主任,后转任台大外文系德文教科二十六年。

履历

在《创作》月刊上每期皆有译作发表,如翻译席勒的《异乡的少女》、梅力克的《这是他》、勒瑙的《驭者》、《芦苇之歌》、歌德的《航海》(以上皆为诗);显尼支勒的《盲人格罗尼摩和他的兄弟》(小说)。

作品

周学普后来为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库翻译了十余种德文作品,如:《爱力》、《歌德谈话录》、《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等。

在青岛首译歌德对话录

爱克尔曼(今译“爱克曼”)的《歌德对话录》(现多译为《歌德谈话录》)是一部是世所公认的名著,是研究哥德的必读书,这部书不是学者或批评家所写的研究著作,而是以优美轻清的文字,描述哥德日常生活的动静神态。此书除了作为哥德晚年生活的写照有特殊的意义外,也是极富情趣风韵的德国优美散文。

这部书长达40万字,直至2002年国内才有了第一部全译本。之前大陆只有两部节译本,一部是周学普选译的《歌德对话录》,另一本是目前大陆通行的朱光潜选译的《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

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为人们所熟知,而周学普则不为人们所知晓。周学普是翻译家,于1900年出生于浙江省嵊县,日本京都大学外文系毕业,先后任教于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台湾大学,是著名的德语文学翻译家,译作以歌德作品为主,译有《铁手骑士葛兹》、《浮士德》、《赫尔曼与陀罗特亚》、《少年维特的烦恼》等十余种。周学普对歌德的文学世界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他是因为“兴味上的关联”才来翻译这本对话录的。

周学普于1934年至1937年任教于国立山东大学,是外文系的讲师,曾翻译有列宁的《作为俄国革命之镜的托尔斯泰》。1936年夏天,萧军来山大创作长篇小说《第三代》时,周学普给他在校内找了一间房子。也是在这年夏天,中华图书馆协会第三次年会在山东大学举行,朱光潜作为北京大学图书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与周学普相识,二人就歌德翻译曾交换过意见。在翻译完歌德的《浮士德》和《铁手骑士葛兹》之后,周学普利用1936年寒假,在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歌德对话录》的翻译,于193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周学普为该书写了 “译者序”,对《歌德对话录》的内容、意义、作者爱克尔曼的生平和本书成立和内容以及版本的选择,做了概括的说明。“序”的落款是 “译者识 一九三七年三月五日于青岛。”

周学普翻译的《歌德对话录》是中国最早的译本,直到1978年才有了朱光潜的新译本,惟书名改为《歌德谈话录》,两译本相隔已四十年。周学普翻译的《歌德对话录》出版后,正遇上抗战爆发,因战事起,读者不遑购置,因而影响流传。周译本《歌德对话录》除了少数藏书者之外,几不为年轻读者所知,它差不多到了湮没无闻的地步。

周译本和朱译本的不同体现在选取标准上。爱克曼原著有40万字,周译是根据1912年德国柏林的弗列兹?海特尔书店的“书友丛书”之第三种格哈尔特?梅列安氏所编译本译出,这个选本注重呈现日常生活化的歌德,使读者仿佛和歌德晤谈,直接与其感情思想接触,察知其内在的生活。周译本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特色,因而显示出别样的趣味与眼光。他在翻译的过程中更愿意强调“哥德是莎士比亚般多方面的活动的伟人”。胡适曾在晚年谈话录中提到周译《哥德对话录》,认为“这部书是值得翻印的。”

朱光潜则是根据克洛博和达伯尔两种德文全本选译,而以后者为主要底本。如果说,周译本完全依据德国人编的选本,没有个人的选择,那么朱译本则完全依自己的标准,取舍极严,尽管原著重要的章节两书都包有,但细读之后,不难发现不惟选取的标准不同,即在传译原著风格上也产生很不一样的感觉。

鲲西先生曾对两种译本依年月逐条对照一遍,发现周译中为朱译所不取的有55处,朱译独有周译未收的仅28处。周译所依据的德文选本是一部压缩的但具有连贯性的节本,它保存了对话录的原有风格,读者与此中看到了无时不存在的两人之间的亲切的交谈。周学普在“译者序”中道出了选择该版本的缘由:“原书是数十万言的巨著,其中含有现今已被忘却的人物,书籍的批评,色彩学等的过于详细的说明,或太偏于专门的乏味的冗长的谈话等等,对于一般的读者,不免过于烦累”,因此,周学普的选本“简单扼要”。周译本中也有歌德对于希腊以及同代人席勒和拜伦,乃至拿破仑都有精彩的议论,但有时稍微节略。由于选本所致,周译本中缺少歌德对与他时代相近的一些作家的评论,如法国的雨果、英国的司各脱等。

朱译《歌德谈话录》是作为“外国文艺理论丛书”之一刊布的,因此在选取上偏于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内容。朱光潜在“译后记”中说:“选的标准是内容比较健康,易为我国一般读者所理解,足资参考与借鉴。原书有许多关于应酬、游览和个人恋爱之类家常琐事,也有些涉及连译者自己也不甚了然的专门知识,例如关于颜色、植物变形、地质、气象之类科学方面的争论以及一般人不常读的歌德自己作品和旁人作品的评论。凡此种种,都只略选少数作品,其余只就得割爱了。译者个人的知识和见解在选择中也起了作用,所以涉及哲学、美学、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及至当时欧洲一般文化动态的就选得比较多一些。”正因为此,朱译本则更像是一个文学伟人的语录,令人对此十八世纪末欧洲最伟大的人物望之弥高,却独独感受不到如亲临馨茄恢钟湓玫钠铡U馐侵乩砺鬯冻龅拇邸

由此可见,不论是周学普的《歌德对话录》还是朱光潜的《歌德谈话录》,二者各有所长,尤其是周译本长期被湮没,不为人知。上海教育出版社在歌德诞辰二百五十周年之际,于1998年9月重新出版了周学普翻译的《歌德对话录》,为保持原书风格,书中的语言表达与译名一仍其旧,书后保留原文对照索引,“歌德年表”则采用了现在通行的译名,并附有原文,让读者参照。书后还附有鲲西的文章《书有书的命运》。

上一篇:佐藤里香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