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维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05-15 17:11:22编辑:皮带君

张维

张维,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男,工程力学、结构工程专家。1913年5月22日出生。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留英公费生,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研究生,1938年获DIC文凭。1945年德国柏林高工土木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历任瑞士埃舍尔维斯机械厂工程师,同济大学、北洋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副校长,创办深圳大学并兼任校长。曾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副主席,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委员、世界工程师协会联合会副主席。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和教育学家。在力学结构工程领域有重要的建树,对发展我国工程教育和科技事业有重要的贡献。在壳体理论和工程领域取得了首创性和系统性成果。以首创圆壳渐近解的成果享誉国际学术界;应用壳体理论解决了民用、国防工程等方面的技术关键问题。致力于发展我国工程教育事业,筹建和发展我国工程力学专业和深圳大学。在几代力学人才的培养、历次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和推动国际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施转薄壳自由振动的转点问题》(与张若京合作),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圆环壳、弯管的强度与屈曲》,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获联邦德国总统亲自签发的大十字勋章。发表论文数十篇。 其主要成就与贡献有: 一、首创薄壁园环壳的渐近解。环壳由于在顶点圆环处具有奇异性而成为壳体理论的著名难题,1944年他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推出粗环壳的渐近解,突破了Wissler幂级数解只用于细环壳的局限性,为以后进一步发展环壳理论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直至198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著名力学家Reissner再次肯定这一首创成果的重要贡献。 二、首次得出弯管和环壳在任意荷载下的精确解。1984年他指导研究生获得了环壳最完整的线性解,澄清了各种渐近解、近似解、数值解的精度。在环壳几何非线性分析与屈曲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分叉点附近,环壳非线性方程的求解特别困难,他和研究生对环壳非线性、屈曲和后屈曲特殊分析作出了系统贡献。在旋转壳振动的奇异摄动解中,首次找到了一族新的解函数一第三类广义相关函数族。用它可以全域一致有效地展开奇异无矩解,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的难题。 三、应用环壳新理论,为波纹管膨胀节、弹性元件、转子设计解决工程关键问题。早在1952年在清华大学焊接车间设计中率先采用双曲拱薄壳屋盖,实现了结构轻、跨度大的要求。提出在石油勘探中应用力波问题,在开发西北石油中应用散体力学问题,促进生产的发展。应用环壳的研究成果对国防科研做出了贡献,受到海军与国防科研部门的重视。 四、他是1956年制订我国12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土木工程组组长,1962年制订我国10年科学发展规划的力学组副组长,1978年制订我国8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理论与应用力学组常务副组长,1987年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国务院专家评审组副组长。1962年至1984年教育部工程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为我国工程力学与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全身心地投入开创新中国工程教育事业的工作。1951-1952年,他任三校(清华、北大、燕京)建设委员会工程处负责人,为这三所大学的基本建设作出了贡献。1956年起,投入筹建清华大学一批新专业的工作,任清华工程力学数学系第一任系主任。从1956年至1966年和1977至1983年,两次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为该校的发展和提高倾注了心血。1983年组建深圳大学并任第一任校长,备受创业的艰辛,率先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主持并进行高等工程教育史的研究,探讨西方国家高等工程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张利

下一篇:张小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