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朱文科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20 22:34:10编辑:皮带君

朱文科的个人简介

朱文科,笔名残阳、微笑,当代知名作家、青年诗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于湖南耒阳市,初中肄业后,四处流浪,<种田 学木匠 摆书摊 做民工 开商店 也做过国企工人 当过交警 干过警察 政府机关工作>

作家简介

朱文科靠自学成才,喜爱文学,已在《青年文学》、《世界华文作家》、《散文》、《散文时代》、《作家导刊》、《文学风》、《湖南文学》、《星星诗刊》、《诗潮》、《佛山文艺》、《作家天地》、《文学天地》、《旅游散文》、《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公安报》、《湖南日报》等两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作品400多万字。

诗作30多次在全国性征文获奖,其中:报告文学《勇斗七匹狼的小英雄》获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诗歌《六十条季节河》获中国文学研究会和北京市写作学会联合举办的祖国颂征文一等奖、散文《老家土屋》获中国散文学会举办的中华情征文一等奖、诗歌《奶奶》获湖南诗人年度奖,还两次荣获山东省作协“万松浦文学新人奖”。诗作两次被省作协《文学风》杂志“新锐”栏目配评论集中推介。散文《想你,故乡的山溪》被选为全国中职学校通用语文(基础模块)教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该同志的作品还先后40多种全国、全省文学选本。中篇纪实文学《血色骄兰》被湖南电视台改编为两集剧播出。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协会、中国公安作家协会、湖南省作家协会、犯罪学研究会会员,耒阳市作家协会、《湘南文学》杂志主要创建人。

主要作品

长篇校园小说《红枫之恋》,21万字,首发起点中文网,《中国校园文学》、《耒阳生活》连载

长篇历史小说《血色野菊》,59万字,作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

长篇纪实文学《耒阳儿女上井冈》,35万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中篇纪实文学《血色骄兰》,6万余字,2010年7月被湖南电视台改编在金鹰纪实频道播出。

中篇小说《耒水悠悠》,4万余字,载1994年《文苑》杂志头条,《中篇小说选刊》转载

散文集《煤油灯》,18万字,200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诗集《睫毛上的村庄》,2009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论朱文科的诗歌创作

朱文科是一位湖湘地方性的作家,也是一位在小说、散文、诗歌等领域都有建树的作家。他的作品乡土情怀浓,因而具有很大的探究空间。他的诗歌从平常生活入手,体现出了乡土景观、乡土情感、乡土人物的多元化主题;[span]在艺术方面主要从语言、意象等方面来诠释现实主义的写法。[span]

多元化;语言;意象

诗歌主题的多样化

乡土主题的诗歌在朱文科诗作中占据绝大部分。所谓“乡土文学”,是指作家笔下所描写和反映的乡土农村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朱文科的大量诗篇与故乡的泥土有种天然的联系,字里行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散发着泥土的气息。他的《耒阳,我眷恋的家乡》等一批乡土诗以及大量乡土散文、乡土小说,近距离地反映衡阳农村的生活,衡阳农民的处境和他们的追求、奋斗、挣扎、幻灭,揭示出生活的本质。以下将从乡土景观、乡土情感、乡土人物等方面,分析朱文科的诗歌作品多元化的主题。

朱文科的家乡耒阳位于衡阳市东南部,是中华始祖神农氏发明耒耜之地,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称。诗是因情志而产生的。朱文科内心的感情像岩浆激荡,喷薄而出就成了诗。朱文科生长在农村,儿时牧过牛,干过农活,父母亲戚都是农民,因而对农村怀有深厚的感情。尽管成年后他离开了故土,但童年深藏的记忆挥之不去,浓厚的乡情总在心头如泉涌动。于是,他铺纸挥毫,写乡村的山水、儿时的记忆和乡里乡亲。这样,乡土诗就成了他诗作的主旋律。

朱文科的诗歌中,随处可见他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从《乡音》到《乡村的三行记忆》,从《秧苗出嫁》到《走在田埂上》,从《开满村庄的花朵》到《双抢季节》,诗人都有一种对故乡土地无法割舍的情感,他的诗歌之根深深地扎在故乡的泥土之中,故乡的泥土里长出了清新优美的诗行。

朱文科在《故土》中写到,“田野里的油菜花/知道二月风何时到达/小溪边的柳树叶/知道三月的阳光会开出多少枝桠,”“而新生的每一根白发/都是父亲浸泡的谷芽。”阳光会开出枝桠,白发是父亲浸泡的谷芽,这样的诗句,清爽新鲜,简约明了,不枝不蔓,柔美动人。曾祖母的“纺车上的情歌,总是走调/......丝线,越纺越近/日子,越拽越远。”形象鲜活,情真画美,感人致深。乡村的炊烟是“一条倒立的河/滋润了村庄的日子/城里孩子下乡/灶火旁/掉了门牙的老爷爷会告诉他/孩子,你要准备一副钢牙/这里的日子,好长,好硬!”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用简约清爽的语言来表达诗人对故土的热爱之情,感情真挚细腻。/

比如《老庙》:“做过戏台,架过批斗场/也做过露天电影院/故事在正面,高潮在背面”老庙的沧桑和无奈,在诗人智慧的讲述中得以呈现,这样的讲述已脱离了单纯历史的还原,脱离了以往乡土诗的单纯写景与状物老套路,从而具有了新乡土诗的意蕴,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思考与批判,此“老庙”非彼“老庙”。《村口》:“想起村口,想起儿时的碗口/碗口喂活了一个人/村口喂活了一些人”,“村口”内涵的扩大,给读者以多样的想象空间。

人的一生,是一个爱与被爱的过程。当我们呱呱坠地,就会有种伟大无私的爱萦绕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母爱。母亲把她所有的爱与奉献都慷慨地给予了我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哺育我们成长,却不计回报。母爱是不能用世俗的金钱货币来衡量的。拥有母爱,胜过拥有金山银矿等世间的一切财富。

朱文科的母亲却在他初中时就离开人世,诗人只能用文字表现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请看他的《母亲,天堂里有豌豆花吗》:“母亲。我总怀疑/您是否真的去了天堂/我看不见坟头,只看到一片草荒”,对母亲的无限思念致使诗人始终不相信母亲离开了人世,“这个季节,蛙声爱骚扰村庄/而您是醒着的/那满山青绿是醒着的/只有童年的蝈蝈]/常常被豌豆花香迷醉/它叫着,找不到归途/宛如每个黄昏,您坐在村口/呼唤我的奶名,一遍又一遍/生怕晚归的儿子,迷失方向”回忆与母亲一起度过的童年,怀念儿时母亲的呵护,蛙声、青山、绿水、豌豆、母亲,多么幸福,多么和谐,而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伤心、难过、怀念之情涌上心头。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来体现自己内心的真挚感情。

在诗歌《村魂》中,诗人说:“不用打听,村庄的灵魂躲在哪里/青壮年都走了,那些老人和孩子/肯定找不到,也弄不明白……菜地越种越少,山坡越来越荒/村庄越来越矮,越来越轻/比庄稼还要茂盛的狗尾巴草/夜夜发出忧戚地呼唤/快回来,快快回。”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让一幅记忆中家园秀丽的水墨画就这样渐远淡去了,植被破坏,耕地退化,让无数乡邻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异乡去找寻生存的土壤,唯有倔强的老人和满怀期盼的孩子,还在像耐旱的狗尾巴草一样忧戚而焦虑地等待,那些游散的村魂,何时能满载荣光归来?读到这里,我的心情异样地低落,多年的漂泊苦旅,想起家中的老人和孩子,让我一时间步履特别沉重,和诗人一样,我们都是亲人走失的村魂,一颗因经年奋争而几近焦脆的心,夜夜在他们的呼唤中疼痛着,因为家园无时不在我们的梦里。

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诗歌亦然。在多如恒河沙数的爱情诗作品中,有用手写的,写简单的感触,外的印象;有用脑子写的,多些智慧和人生思考;有用灵魂和生命写的,把自己的强烈感情和生命体验溶入其中,感人至深。朱文科当属后者。他的爱情诗是他个人生活的艺术折射,是在强烈感情催动下,创造出的意象和意境。

朱文科写过很多的爱情诗,《水祭》便是其中之一:“七月的阳光长满心事/使天空变得悒郁/爱的流水,谎言也美丽/海誓山盟架成彩虹/一声惊雷掠过/足以打落河底。水底有苦涩的细节/有积藏多年的相思/洗得透亮而甜蜜/我浮在水面触摸/一滴简单的水/冰凉沉重/遮没了凄艳的玫瑰。”诗人在怀念“水之湄,我的少女”,以细致入微的情感写出“多年的相思”和“苦涩的细节”,在找不到青春源头的逝水年华中,有些像少年维特之烦恼,悲悯之情难以言表,又不能张扬喧哗。于是,以水祭为意象,“冰凉沉重”地表达了对凄艳玫瑰的相思相爱之情。从这首诗的风格上可以看出,诗人沉郁柔美的个性和灵性真挚的风格。

从内容上看,朱文科的爱情诗写出了爱情中人的诸般状态和样态,或写对初恋的美好回忆,或述发对恋人的深深思念,既有沉陷于爱情中无以自拔的痴情,也有被爱情之刃刺伤后带来刻骨铭心的创痛,既有“多情反被无情恼”的苦楚,也有爱过之后“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感悟,让人感到爱情如春花般美丽,也如冬雪样的凛冽。他的《分手》、《离别》、《短信》、《回忆》等短诗,不仅让人从中读到诗人流露的某种“伤感”、“叹息”、“深情”,甚至“绝决”,更读到诗人对爱的执着、坚守和捍卫。

从艺术上说,朱文科的诗风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表现手法随着意境的变化而变化,但这变化始终体现出一往情深。比如“那个村庄何其渺小,我走不出一辈子/这个世界何其辽阔,我却轻易地/让你喊疼了我的名字/你的声音和她的声音何其相似/只是,她喊醒的是亲情,你唤醒的是爱情/只有你能喊疼我的名字,喊得我宁愿/一寸寸,一寸寸去死”(《喊疼我的名字》),就不断开拓新颖独特的审美领域,给人以柳暗花明的感受。古今中外的情诗,车载斗量,最易落入俗套、滥调,然而朱文科的情诗,完全是他的本色,与众不同,难能可贵。

朱文科的爱情诗既有对爱情的幸福想象,又有对爱情创伤的记忆,更充满了对爱情的哲理思考,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所以新颖别致,形象相偕,意趣相映,如一杯农人自酿的米酒,清醇、亮色、自然、味甘。

朱文科善于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热情地讴歌“父老乡亲”。那些终年耕耘在黄土地上的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他们用辛劳和汗水装饰了一个个成熟的金秋。他们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我们放声歌唱。《乡下亲戚》中写到:“乡下亲戚骨头也硬/在我富贵的时候/他们疏远我/在我饥饿的时候/他们用腊肉、草鱼、土鸡/还有原汁原味的亲情/填满我生命最脆弱的日子。”写《父亲的手》:“许许多多沉重而粗糙的日子/顺着沟沟壑壑的村庄/蜿蜒到父亲的手上。”写《曾祖母》:“纺车上的情歌总是走调/苍茫雪意飞白双鬓……/窗外青山一天天老去/丝线越纺越近/日子,越拽越远。”写《母亲》:“母亲一年四季很忙/扁担终日压着瘦削的肩/一头系着故乡的炊烟/一头系着我的童年。”还有奶奶、满婶子、梅姐……一群勤劳憨厚淳朴可爱的人,一幅鲜明生动的人物画卷。他还善于从小处着眼,去发现和撷取农村里的小景小物,田埂、小桥、池塘、老庙、黄牛、竹鸟、麻雀等,无不通过挖掘提炼,赋于了灵气,使它们成为诗里熠熠生辉的主人。

朱文科对家乡爱得愈深切,关心就愈强烈。他看到“青壮年都走了”,外出打工去了,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地也荒了。他在《村魂》中忧心忡忡地写道:“菜地越种越少,山坡越来越荒/村庄越来越矮,越来越轻/比庄稼还要茂盛的狗尾巴草……”于是大声地呼喊:“快回来,快快回!”笔底流出的忧患意识令人动容。

在《两个村庄》中,诗人深情地说:“任何一个村子都有两个村庄/山上一个,山下一个/山上的村庄,祖先挨着祖先/山下的村庄,晚辈牵着晚辈/山上的村庄常常惦记山下的村庄/山下的村庄常常忘记山上的村庄/山上到山下,是一条很远的路/弯弯曲曲,几代代走不完/山下到山上,是一条短短的路/撒一泡尿,就能完成一次升降。”一个古老民族的伦理、美德尽蓄其中,也暗含着对人生的无尽思考。诗人对两个村庄的比喻深情、贴切,对比形象、鲜明,仅开头的两句,就惊爆读者的眼球,有多少在农村生长过的人,谁曾有过这样的思考?对家园的惦念,更多的只是指向活着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对祖先的怀念已并不强烈,也可能从来就没有思考过,在另一个凄凉的村庄,有无数双关爱的眼睛一如生前还在殷切地看着我们,希望后辈儿孙能香火传递,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可是,我们早晚要从这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这段距离,有时近得甚至可以用显微镜观察,因为生就是一瞬间,死无非是一次回归,不论在哪个村庄,亲人们早晚都要团聚,所以诗人才会说“任何一个村子都有两个村庄”。

现实主义写法

在艺术手法上,朱文科采用的最明显的是现实主义写法。朱文科的散文集《煤油灯》和诗集《睫毛上的村庄》中,对人物以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是认真的、不加粉饰的,尽量再现出逼真的生活,反映生活的本质。他主张:“诗歌的本质应该是为广大的劳动大众服务,而不是局限于小圈子写作,自娱自乐,互相吹捧。诗歌抛弃了生活,抛弃了人民,就是抛弃自己。”以下将从朱文科诗歌的语言、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来分析。

“诗歌写作中用于传达诗歌意象的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语言,而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诗歌语言在物化意象时特别讲究精炼的内涵,它要通过大力度的练字、练句,以较小的篇幅来完美地容纳高度概括的内容。”

“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美、准确的动词而熠熠生辉。诗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对语言的要求严于其他文学种类,尤其是含蓄精炼上的讲究。”

一首诗多则数十行,少的只有三五行,不允许长篇大论;寥寥数语,内涵丰富,胜过超级压缩饼干。因此它必须凝练,以最短少最优美的语言,表达最丰富最炽热的情景,道出欲言难尽的情感。

朱文科写诗在语言上刻意求工,也是值得称道的。前面引述的诗句足以证明,为了强调这一点,这里再举一例。《池塘》:“是谁/在村庄的酒窝/盛满了微笑。”总共三行十几个字,其内涵要用多少话才能述说清楚?这种类型的短诗为数不少。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至今还盛传“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佳话。朱文科的诗中也有不少炼字的成功之处。如“二月风还没变软,河流已鼓起来。”一个“软”字,一个“鼓”字,把寒风的凄厉和河水的满涨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些人不喜欢新诗,觉得它有两个极端:要么语言直陈一目了然,无思索之余地;要么语言隐讳甚至蒙,不知所云。然而,朱文科的诗并非如此,它既含蓄凝练内蕴厚重,又清新淡雅明白易懂,它如画如茶,粗读认为平常,越品味越觉得意蕴无穷。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而朱文科诗歌的语言风格主要是朴实自然。

朱文科说:“好诗的标准是朴实、真挚、清新、匀称、易懂。”他宣称,关注乡土,关注民生是他毕生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在他的诗作中读到朴实清新的诗行。

他写少女的纯,“心是水的模样/心是水的质地。”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象征纯洁的少女,明白易懂,朴实清新。写老铁匠,“一生只为了打造星辰/一锤一锤地把黑夜打薄/一滴一滴地浇灌光明。”清新刻画了老铁匠朴实劳作的身影。写童年所走过的老街,“土墙粘着的童年/就这样一层层剥下。”写春节,“牛儿还在睡懒觉/父亲牵着春风推开家门/万响鞭炮顿起/庆贺季节的分娩/满屋弥漫清新泥土气息/春光站在嫩叶上/踮起脚尖/偷看母亲做的新衣。”他写油菜花:“春天是一垄油菜花,朵朵是爱,是暖是鲜亮的衣裙,是收走早起晨雾的朝霞。金黄思念绽开在花尖,宛如儿子的乳牙”上述诗行,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刻意追求工整的斧迹刀痕,留下的是自然流畅质朴无华的清新韵味。

朱文科的情诗《听你的时候》优美细腻,格调高雅、精致隽永:“有微的灯在城里走动/惊起粼粼水声/十个指头一洗再洗/弦上的温柔和感动/在爱的清波流畅不息”一如温柔清丽的月光,充满了梦幻般的恬静,不参杂任何异质与异样,有某种纯洁心灵与引人向上的劝导性。再看《含着你的名字》:“把你的名字含在嘴里/宛如含一颗草莓,或者葡萄一串[span]/不用动牙齿,就能流出芬芳的汁”,一读便清香流溢。

《想你,故乡的山溪》是朱文科一篇优美的散文诗,选入了全国中职学校语文课本。该诗情思浓郁、语言细腻、结构精致。诗人想山溪,实则想故乡,抒情点的选择较小,也较巧,特别是情景的交融,多种修辞手法的选用,首尾的呼应,都是文章的亮点所在。而对山溪的迷人风景,诗人主要通过通感、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表现。他的散文诗《故乡的炊烟》也同样如此,触动心灵。

修辞的运用,诗歌往往能达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凭借丰富的想象,朱文科在修辞上也颇具功夫,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等。例如《写醉的秋天》,题目就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醉”字就让人沉浸其中,激发读者的想象,醉了的秋天到底是怎样的呢?“秋天摇着狗尾巴草/笑笑的走来,欢快的步伐”,秋天给人的感觉是寂寞,萧瑟的,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天“人性化”了,“摇着”、“笑笑”、“步伐”,这几个词赋予了秋天生命,也让人感觉到了秋天并不只是寂寥的,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欢乐,收获的喜悦。“秋啊,别走,别走/蜻蜓、蜜蜂、蝴蝶/草地上的这些伙伴/会像冬天一样孤单”,“别走,别走”这个词的反复表现诗人对秋天的不舍,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秋天生机。

诗歌的意象

细读朱文科的诗歌,思绪不经意的走进“诗歌意象美学初探的思维空间”。“朱文科怀着对生活的憧憬和激情,用冷静的思维观察,提炼诗歌的艺术元素,创造出许多诗歌作品,在朱文科的诗歌中可以寻找诗人的灵感,诠释诗歌的情与爱,他把这些感受用艺术的手法绘制出诗歌的意象,并巧妙赋予作品之中,使之产生了艺术美。”

“意象的产生来自对生活观察思索后,进行艺术提炼的产物,这是意象产生的唯一实践依据。事实上,意象已经给诗人开拓了许多创作空间和拓展诗歌艺术的可能性,进而使诗歌的审美内涵得到扩大。只要意象表现准确,只要以意象做为诗歌的表现单位,现代诗歌就一定能够通过合理想象,通过暗示向读者提供一个全新的、充满魅力的艺术世界。朱文科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暗示使读者感受到意象之美。”

“写诗需要想象,诗的艺术构思实际上就是想象飞腾的过程。”缺乏想象力,诗就会枯涩,没有灵气,那不邮J簿康囊庀蠛鸵饩潮匦肟肯胂蟮美矗翱凸鄞嬖诘奈锵蟆⑹孪螅胧墓顾迹说闹鞴矍橹镜幕希饫锏奈锵蟆⑹孪缶筒辉偈窃吹奈锵笫孪蟮谋旧砹耍丫尤肓耸说闹鞴矍橐猓虼顺浦庀蟆!保ㄒ苑朋纭妒璐醋鳌罚┌岩庀蠹掀鹄淳凸钩梢饩常鞘牧榛辍!陡≡诮廾系拇遄废胂蠓浅4蟮ǎ前蹴绲钠屏钊苏窈场!霸渡饺琪斓慕廾/太阳已闭上发红的眼睛”,太阳成了眼睛,远山成了睫毛,村庄就浮在睫毛上,这样的意境多么宽广多么耐人寻味。再看他的《炊烟》:“是母亲伸长的手/无论我漂泊到哪儿/总在牵紧我的衣袖。”《小桥》:“思念痛成一弯月/掉在河面丿而梦,就是你的倒影。”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田野》《雁群》《青石板路》《一块既圆又大的饼》、《端午是一条河》等都是。这表明,诗人在处理这些意象搭配时,基本有自己的生活实践依据,不是所谓的“灵魂”的“发怒”,更不是异想天开的空穴来风。

在诗歌创作中,许多“形象”其实已挣脱了客观形体的束缚,参进了作者主观意念和或情感内容,甚至借这些主观内容实施了对客观事物的改造,这类凝结着主观与客观,复合着精神与外形,交织着意念与情感的意象,都显示着最突出的诗歌表现单元。

朱文科纵情讴歌了他所热爱眷恋的故乡。故乡的田园风光,如炊烟,池塘、老庙、旧屋、老井、土路、小桥、溪流,融进了他的诗行;还有那熟悉的农具、作物,如犁铧、镰刀、打稻机;稻谷、秧苗,葡萄,桃花、李树,向日葵等,诗人悉数收入他的诗篇;再有农事、季节、气候等,以它们为具象,抒发情感。因此,诗篇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新生的每一根白发/都是父亲浸泡的谷芽”《故土》,从白嫩的谷芽联想到父亲苍老的白发,意象饱满,比喻生动。有农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稻谷在一定温度时开胸发芽,长出的嫩芽是白白嫩嫩的,诗人联想到父亲的白发,比喻十分贴切而又形象生动。

“把十月含在口中/我想起儿时放牧的竹笛/笛声吹出的唐诗宋词/,就是祖国的气息/把十月抱在怀里/我想起半坡山出土的陶罐/罐里盛满的黄泥/就是祖国的肤色与质地/把十月捧在手上/我想起祖传的清瓷大碗/碗里装满了五千年的沧桑血泪/也装着五千年的辉煌业绩/把十月扛在肩头/我想起父亲拓荒的犁/犁铧开垦的火热故事/在母亲的怀念里格外清晰/把十月贴在胸口/旗帜猎猎飞舞/指引祖国迎接新世纪的风雨”。朱文科的《六十条季节河》思新颖且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张同吾评价该诗:“可谓之语言精湛,想象丰富,意境高远,他想启示人们,是源远流长的文化命脉,浇铸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才有今日的业绩辉煌。”张同吾先生精当的点评,说明一个事实,朱文科的诗从写“小我”逐步转向关注现实。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诗人用醮满深情之笔,抒发了对国难民忧的关切之情。《震波中的疼痛》、《孩子,天堂里有儿童节吗?》、《母亲,我想去汶川》,写得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他的诗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现实,贴近民生,抒胸意,发实感,吐真言。

诗歌《把耒阳的春天买下》中写到,“三月风还没到达/耒河的心事鼓胀起来/燕子俏丽枝头,挑逗嫩芽/宛如母亲数着婴儿的乳牙”。话题十分的浪漫轻松,然后笔锋一转,“河中央,东洲桃李争春色/不知诗圣再世,会有怎样的绝句/把这景致描画/杨柳微笑,不肯回答”。不肯回答什么?“河畔的蔡池知道,阳光不会掺假/每个孩童双眼都荡漾汉时的节拍/随便摊开一张植物纤维纸/就能卷起千百行油菜花”。多美的一幅耒阳春天的画卷。诗意穿越几千年的时空,从汉代到今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热了这块古老的土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楼大厦栉比鳞次,奔弛宝马川流不息,这一切都不会掺假。然而,偏偏有些“路客”想独占春光,“想把耒阳的春天买下”。贪婪的胃口如此之大,令人击节叹喟之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诗中不着假丑恶一字,但诗的寓意直指假丑恶的贪婪者。“路客”代指为富不仁的奸商、称霸一方的黑恶势力、冠冕堂皇的贪官。这样干预生活的诗,彰显出诗人的正义与良知。诗人大胆地用诗化的艺术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不正之风进行批判。

朱文科干过农民工,当过人民警察,他把人生经验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诗歌《一个建筑民工的自由》塑造了一个迫于生计去城市打工的民工形象。“我是农民,却抛弃田园/生活在城市的上空/我不是工人,却赚着廉价的工资/没有医疗社保/甚至不能做市民的梦”。通过对建筑民工的心理描写来写出民工迫于生计去城里打工的无奈。“我不恨歧视我的人们/谁叫我是乡村泥土和城市阳光孕育的“杂种”/农非农,工非工/连儿子上学的书包/要多装一份无奈与沉重”这首诗刻画出建筑民工勤劳、善良又无奈的形象。

朱文科写了不少公安题材的诗歌。他的《一位共和国警察的自白》:“我是您血火烽烟中孕育的儿子/披荆斩棘伴随您前进的步伐/值班、执勤、巡逻,职责牵着百姓安危/办案、追逃、走访,使命连着万户千家”,全诗宛如一团火,充满激情。《交警礼赞》讴歌和赞美了交警:“警徽高悬在头上/这是祖国母亲信任的目光/警衔镶嵌在双肩/这是党和人民满意的奖赏/你是城市的交通卫士/岗亭屹立成文明塑像/你是公路的平安使者/英姿活跃在酷暑严寒/哪里有阻塞/那里是战场/哪儿出事故那儿去救援/无论风吹雨打/你义无返顾勇往直前”不管风吹雨打,不论刮风下雪,交警都用他那青春热血来浇灌忠诚信仰。《警察的概念》:“在白天/你是驱逐乌云的/和风/在黑夜/你是燃尽邪气的/火焰/在忙碌的十字路口/你是指引畅通的/红绿灯”。

结语

“朱文科的诗歌创作取得了较高成就。他的诗情真意切,艺术上有一种单纯、朴实美。但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他的个别诗作,写得太快了,显得浅直、随意,缺乏内在的张力。诗歌要贴近大众。”我觉得朱文科明确规范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并一直践行着“朴实、真挚、清新、匀称、易懂”的诗歌标准。

“朱文科的诗既含蓄凝练内蕴厚重但是朱文科的诗歌流露的忧伤太多。”儿时的见闻感受毕竟距今太遥远了,我认为诗人应该扣住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

他深入地思考及创作,反映了丰富的乡村生活,让我们感觉到,即使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化进程越来越迅速,但作为我们精神家园的乡土依然存在,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衡阳农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朱文科的文学作品,明天的乡村将越来越美好,而乡土文学也会取得更加辉煌。

朱文科《睫毛上的村庄》.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28,15,14,33,42,44,120,121,130,62.

季水河[文学理论导引[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35.

关于耒阳儿女上井冈

内容提要

全书35万余字,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于2013年7月出版,是国内首部反映从湘南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突出巾帼英雄伍若兰等耒阳儿女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全书再现了1928年春朱德坐镇耒阳指挥湘南起义,率领近万农军上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四军、转战赣南,开辟中央苏区的光辉历史。作者以全新的角度展示波澜壮阔的场面,用纪实文学的手法,成功塑造了以伍若兰、段子英为代表的一批耒阳儿女英勇斗争的感人艺术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对事业和爱情忠贞不渝、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该书以大量篇幅反映了朱德、伍若兰的生死恋情,穿插了贵州省唯一的开国上将杨至成与耒阳姑娘伍道清、著名红军将领王展程与段子英的爱情故事,揭秘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同时,热情讴歌了伍若兰、邓宗海、刘泰、曾木斋、谭冠三、王紫峰、郑效峰、刘显宜、资凤、谢维俊、徐鹤、邝{、周鲂、蒋啸青、伍中豪、李天柱、刘铁超等一批耒阳儿女的英雄事迹,是一幅耒阳英雄儿女的群雕图,对宣传、推介湘南起义,提高革命老区耒阳的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写作目的

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一大批热血耒阳儿女宁愿冒着杀头流血的危险,也要跟随朱德闹革命。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涌现出大伍若兰、邓宗海、刘泰、邝{、周鲂、蒋啸青、伍中豪、李天柱、刘铁超、曾木斋、谢维俊等一批著名烈士。谭冠三、王紫峰、郑效峰、刘显宜、资凤,这些耒阳籍开国将军,都是从湘南起义走向井冈山的。陈毅、林彪、粟裕、杨至成、萧克、邓华、赵尔陆、朱良才、赵F、杨得志、唐天际、欧阳毅、王云霖、耿飚,都曾在耒阳这块红色土地上,浴血奋战过,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敢于牺牲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他们的名字永远值得后人记取和怀念。

湘南起义在我党历史上的地位极为重要,其规模和影响力超过了广州起义。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湘南起义长期被党史界、军史界淡化。人们提及井冈山会师,往往想到的是秋收起义,宣传湘南起义的史料并不多。为此,我多年来关注湘南起义,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才有了这部书迄今国内唯一反映湘南起义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伍若兰是一位伟大的巾帼英雄,是耒阳人民的骄傲,更是中国革命的大功臣。如果没有伍若兰的机智勇敢和壮烈牺牲,掩护朱德、毛泽东等红四军军部领导脱险,那么中国革命历史就很可能要重写。2011年7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民政局、新民晚报社联合推出“我的父辈英烈篇”大型征文活动。组委会严格按照民政部的七条标准评定入选对象,最终确定李大钊、叶挺、彭湃、张太雷、左权、彭雪枫、方志敏、刘志丹、杨靖宇、向警予、赵一曼、伍若兰等53位革命烈士入选。这充分表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伍若兰。遗憾的是,关于她的革命事迹鲜为人知。

在波澜壮阔的湘南起义中,耒阳是主战场之一,更是起义总指挥部所在地,朱德坐镇耒阳长达四十多天。湘南起义失败后,上井冈山的湘南农军中,耒阳人占三分之二,有数千人之多。可惜,长期以来,党史界忽视了对湘南起义在耒阳这段历史的挖掘和宣传,忽视了耒阳英雄儿女在湘南起义中巨大贡献。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正是出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才下决心研究湘南起义在耒阳的历史,下决心写这部纪实文学。我要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1928年在耒阳这块热土,曾经有那么多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这部书,引起有关部门的的重视,注重对耒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为宣传耒阳、促进耒阳经济转型,尽一个耒阳作家的责任。

关于血色野菊

2011年8月,湖南作家朱文科的长篇历史小说《血色野菊》,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历史小说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唐浩明题写书名。小说长达60万字,是国内首部反映民族英雄李定国悲壮一生的长篇历史小说。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与郑成功一起被誉为明清之际的“绝代双骄”。黄宗羲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顾炎武写诗高度评价李定国的卓越战功。章太炎也告诫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愿吾闽人,勿忘郑成功。”历史学家顾诚称李定国是“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尽管李定国对国家和民族的功绩不在郑成功之下,但他的名气远不如后者。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既与当今民族大一统论调关系密切,也与长期以来人们对李定国的忽视有关。

到目前为止,关于李定国的专著,只有郭影秋的《李定国纪年》,却没有一部关于他的长篇小说、长篇传记和影视作品。作者出于对李定国的敬仰之情,收集大量有关史料,耗时数年,写成这部《血色野菊》。全书以大西农民军在湖南、湖北和四川活动为背景,围绕李定国寻找古墓秘笈、王玺报仇雪恨两条主线,反映了大西军由弱到强、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失败走向联明抗清的全过程,揭露了明末社会腐败黑暗,塑造了李定国、王玺、靳统武、张胜、高文贵、白文选、罗汝才、白文菊等一批英雄形象。他们感人的形象,高尚的情操,美的心灵,宛如鲜血漫染的野菊花,傲霜斗雪,贞洁秀丽、挺拔。小说的语言简洁、鲜活,将历史风云、剑光侠影、军事谋略、浪漫爱情融于一炉,故事曲折动人,人物个性鲜明,是一幅令人荡气回肠、心灵震撼的绮丽画卷。

书中大多数人物、主要事件都有史料记载,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期待这部书能搬上荧屏,让国人真正记住这位民族英雄、杰出军事家!

关于血色骄兰

朱文科的中篇纪实文学《血色骄兰》(发表在报刊时原名《化作幽兰吐芬芳》),以朱德与“双枪女侠”伍若兰的战地恋情为主线,揭秘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爱情故事,再现了朱德坐镇耒阳指挥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创建红四军、转移赣南开辟中央苏区的光辉历史。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描写朱德、伍若兰的红色之恋的中长篇文学作品,因而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最初在《耒阳日报》连载,《文史博览》杂志选摘,各大网站转载。

2010年7月中旬,湖南电视台金鹰纪实频道以《血色骄兰》为素材,分为上下两集播出,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佳明主讲,朱文科接受电视台记者专访,引起强烈反响。

重要获奖入书

1.散文《朋友是矿泉水》获第九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2.诗歌《六十条季节河》获2009年“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3.诗歌《奔驰在十月的原野》获第二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4.荣获首届“万松浦《佛山文艺》文学新人奖”提名奖

5.荣获第二届“万松浦《佛山文艺》文学新人奖”

6.诗歌《耒阳,我亲爱的家乡》荣获千禧杯全国诗歌散文大奖赛一等奖

7.诗歌《一个微笑》荣获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

8.诗歌《旅人》荣获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征文一等奖,被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陈列馆收藏

9.报告文学《勇斗“七匹狼”的小英雄彭健》获湖南省2002年好新闻好副刊作品一等奖

10.荣获首届太白杯全国青年诗歌大奖赛佳作奖

11.被评为湖南作家网2005年度热心网友

12.报告文学《勇斗“七匹狼”的小英雄彭健》荣获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

13.长篇小说《血色野菊》荣获第三届衡阳市文学艺术奖

14.散文《君山听蝉》和《九月》荣获中国散文学会2012年中国最佳散文奖,分别被收入该会主编的《中国散文大系》旅游散文卷和抒情散文卷。

15.散文诗《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中职《语文》教材

16.散文《九月风情》选入《中国诗歌散文集2006》

17.诗歌《水祭》、《耒阳杜工部祠》入选《当代青年诗人代表诗选》

18.组诗《我的山乡,我的梦乡》入选2009中国诗歌选》

19.朱文科乡土诗》选入《新乡土诗选》(2011-2012年卷)

20.诗歌《六十条季节河》入选《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现代汉诗卷》

21.散文《煤油灯》入选《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散文随笔卷》

22.诗歌《故土》入选《湖南青年诗选》

23.诗歌《写你的时候》入选《2005年中国校园文学精选》

24.诗歌《水祭》、《耒阳杜工部祠》入选《当代青年诗人代表诗选》

上一篇:张一力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