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明(画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16 02:50:02编辑:皮带君

张明(画家)的个人简介

张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5年,作品被选送韩国、日本作“今日中国之美术”世界巡回展;2006年于水天堂艺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小品展”;2007年参加苏州国画院“新吴门画派作品晋京展”并作全国巡回展览;2008年于吴风雅颂美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作品展”;2012年参加常州画院举办的第五届“水墨江南――美术双年展”。出版多部个人作品专集。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部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作品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并被收藏,时有作品被国家级报刊杂志刊登与转载。

个人简介

张明,男,1959年12月5日出生于南京。毕业于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苏州美专,2009年获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2004年中国画《耕读人家》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9年作品《香雪》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出版有《当代美术家精品集――张明》、《张明中国画作品集》、《乌克兰日记――张明乌克兰写生纪行》等专集、专著。

历任苏州市平江区文化馆文艺部创作员、江枫画院院长等职。2003年进入高校后,历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主任、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数艺系造型基础部主任、二维动画专业方向学科带头人。

(2013年9月即将调任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专业从事中国画教学与创作,调动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艺术经历

主要展览(参展)作品与获奖介绍:

《云南组画》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老房子》首届江苏省美术节作品展《漫天秋色霜染成》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佳作奖《秦岭深处》首届江苏省山水画作品展《塬上秋早》第二届江苏省山水画作品展银奖《秋韵》江苏省文联“,美在新江苏,”采风佳作奖《晓霜渐浓意更清》江苏百家作品展《秋声赋》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优秀奖《龙腾》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苗岭的早晨》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正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流金岁月》中国首届粉画艺术展优秀奖中国粉画艺术馆收藏《暗香浮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名展优秀奖《耕读人家》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香雪》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大地情歌》百家金陵中国画展《四季晶华》江苏省美术作品展《香雪》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05年作品被选送韩国、日本作《今日中国之美术》世界巡回展

2006年于水天堂艺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小品展》

2007年参加苏州国画院《新吴门画派作品晋京展》并作全国巡回展览(南京、上海)

2008年于吴风雅颂美术馆举办《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2012年参加常州画院举办的第五届《水墨江南――美术双年展》

2012年在上海图书馆举办《心系江南黄叶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艺术风格

张明的作品贴近生活,他的艺术灵感来源于他生活的江南,那些古街

张明的工笔重彩风景画,虽然是国画,但吸收了西画的明暗、光影和色彩,逼近照相写实,而局部又进行了虚化处理。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师法自然,用精湛细腻的艺术手法去再现客观世界,其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是当今主流艺术形式的典型。

在张明的作品中,最被人赞誉的是他的银杏系列作品。工整细密,敷设重色,采用工笔重彩画法,图式清晰,常结合古朴自然的农家院落、小桥流水一起构图,前后相衬,远近之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明亮,画中的杏叶更以它特殊的扇面形状和和通透的亮黄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印象深刻。

对于张明来说,艺术不是消遣,而是人类最真实的诗情和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越来越显示出了强烈的现实力量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从画里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宁静淳朴的乡土之美,而是更深沉更广阔的、整个人类的恋歌与乡愁。

作品获奖

1991年《云南组画》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1998年《秋声赋》第四届中国当代工笔画大展优秀奖

2001年《漫天秋色霜染成》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佳作奖

2001年《塬上秋早》第二届江苏省山水画作品展银奖

2003年《流金岁月》中国首届粉画艺术展优秀奖,中国粉画艺术馆收藏

2004年《耕读人家》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5年《秋韵》江苏省文联“美在新江苏”采风佳作奖

2005年《暗香浮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名展优秀奖

2009年《香雪》江苏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2010年《三月里》2010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

作品入展

1998年《老房子》首届江苏省美术节作品展

1998年《秦岭深处》首届江苏省山水画作品展

2001年《龙腾》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

2002年《苗岭的早晨》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002年《正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晓霜渐浓意更清》江苏百家中国画作品展

2005年《水?天堂》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2006年《吴风雅颂》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2007年《天堂?家园》等,新吴门画派作品晋京展(北京),全国巡回展(上海、南京)

2009年《四季晶华》江苏省美术作品展

2009年《香雪》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10年《雨中》等新吴门画派欧洲六国巡回展

(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

2011年《大地情歌》百家金陵全国中国画展,江苏省委宣传部收藏

2012年应邀参加江苏省第五届“水墨江南”美术作品展览

2012年《心系江南黄叶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文论

文论一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明的工笔重彩画,吸收了西画的明暗、光影和色彩、写实而又抒情,对(画面)局部进行了虚化处理。其特点主要是崇尚文雅、注重人品、追求逸趣,讲究笔墨的变化又在艺术观念、题材和风格上有所创新。

尚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张明几乎是把农家静物扩大到农家小院,他酷爱描绘吴门深秋的银杏,金黄色的叶片因光照角度及空间透视而呈现微妙的色调变化,而农家幽深的木屋、磨光了的石阶都被画家丝丝入扣地刻画出来。张明的工笔风景虽具有西方风景的观看方式,但是在审美意境上依然追求东方神韵,尤其是他的色调渲染保留了较多的水墨自然渗化的成分与洒脱飘逸的笔致,更体现出吴门画家所共同具备的秀雅温润的艺术特征。

郑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明,在一片迷离虚幻中一粉墙黛瓦、渔舟梨花,营造一份独有的诗意。(与其他画家)个性差异很大,个人手法及艺术面目突出,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成熟,或者说,已具有某种程式化的倾向。

孙克(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20世纪以来,苏州地方仍是令人瞩目的文人荟萃之地,我深感到苏州中国画家群体实力强大。老画家之外,近年来又涌现出更多的青年才俊,如张明等以及其他多位后起之秀。

(以上评论均摘自《传承与创新――吴门画派论坛》一书,苏州国画院编,古吴轩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书号:ISBN978―7―80733―923―6)

陈佩秋(著名中国画家、艺术鉴赏家、评论家)

张明作品既有光色,又有点线面,是我学习的老师。(在张明中国画作品集上的题字)

文论二

心系江南黄叶村

――谈张明的图式语言

人们对视觉图像的评判依据,往往是根据各自的阅读经验有所异同。而经验多少又烙下了时代的文化印记。秦汉至清代的传统文化,五四至民国时期新旧交杂的文化,50年代到文革前的革命文化,七、八十年代的写实主义文化,当前流行的多元文化……背景不同,对视觉图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张明显然受写实绘画的影响,他的作品贴近生活,师法自然。其表现形式和绘画手法是当今主流文化形式的典型。用精湛细腻的艺术手法去再现客观世界,仍是当前最被接受,受众面最广的形式。正因为图式标准清晰,所以成为历届国展作品的主体语式。近年涌出一大批具有实力的丹青高手,都是先从写实绘画入手,再各领风骚。张明亦然。

在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张明的中国画作品《耕读人家》获得铜奖,张明也因此被圈内关注。以杏树老宅为母题,他曾画了无数相同题材的作品,不乏精妙之作。在他当初的探索实验阶段,张明熬过了多少个无绪之夜,路漫漫总不见风景。其实,写实绘画的技术手段不是纠结的根本,因为,技术有涯,努力就能登高。艺术语境这座高峰,如悟道不明,枉费心力体力终不达。张明深谙此道,在不断完善技术的同时,他更加注重艺术语境的营造和表达。

在张明的中国画作品中,表现“形式”、“程式”已非古法有之而有所创新。他汲取了西画的构图、光色、气氛的营造方法,极注重整体的形式和肌理的天然性。绵密意象的铺陈、排列、组合,层层叠叠,多姿多彩,紊而不乱。一石一瓦、一草一木,皆一笔一划、层层皴染,一招一式都倾注真情,不矫情做作。他取西画之道,传中国画之神,把原本断垣残壁的苦楚表象,经过虚实相生、黑白有致的处理,将画面营造出一派古朴自然、意象诡谲,具有新颖的视觉效果。这种深蕴着中国文化意境的画面已远远超过了绘画作品本身而深深感染着我们。

张明早期的作品曾专注描绘江、浙、皖民居。或许是同根同源的江南情结,他的视角敏感而多情,总能在寻常处发现非常。古街幽巷,断垣残壁,深院陋宅,任何景象凡能入目就能入画。往往常人不屑的具体,一堵破墙,一段残径,一棵老树,一束野草......只要经他梳理,无序的景物顷刻主次分明,透出盎然的生机。他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能透过表象去察觉到生命萌动的迹象,因此他的画总能恰如其分的至理煽情,撩拨无数性情中人怀旧依依。

在张明的作品中,最被人赞誉的是他的银杏系列。每当金秋季节,踏上金庭古镇,放眼东山、西山,你就会被遍地的金黄色的杏叶所震撼,粉墙黛瓦的农舍闪隐其中,满地落叶任由铺盖,在金灿灿的黄叶间,农家有了期待,画家也有了期待。

风景如画,但未必入画。我看过许多画家画黄叶村,他们总希望把视觉激动定格成永恒的画面。但结果总是空叹“手不随心”,想努力再现真实反倒不真实,被客观真实所迷惑。张明则不同,他在努力表现主题真实的同时,始终不忘记绘画的表现性和抒情性,极其注重绘画意境的营造,并作出主观审美的图式表达。他所追求的是人文体验的真实,而非自然主义的真实。这种人文体验的真实是经过过滤筛选后留给画家的烙印。

张明非常聪明地保留了写实主义绘画的优点,再添上主观的情愫之光,用独特的形式语言去表达出他的审美意趣。他着墨于主题从不吝啬,极尽耐心地细细描绘。次要部分则虚化淡然甘尽绿叶之责。特别是他笔下的杏树,层层尽染,杏黄色丰富而透明。被他用工笔绘画手法重新演绎的逆光效果使得阳光仿佛穿透林间繁叶,金光闪闪让人眩目。他的绘画语言已远远超越了自然主义的摄影效果。他把艺术的理想深深嵌入画面,其境其情在抒情的曲调中慢慢散发出诗意般的芬香。当绘画能引人入胜般的生发联想,作者创作的意图也被圆满传递了。

一个成熟的画家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在原生态中善于发现特别的情趣,在不失原味的基础上把这种情趣雕琢成艺术的图式,这种图式既能悦目,又能赏心,美学向众的价值就充分体现了。愿心系黄叶村的张明,始终坚信,风景这边独好!

周矩敏

2012元月于听枫园(周矩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市美协主席,国画院院长,苏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

重意尚情绘家园

在水墨氤氲的山峦涧水和“披麻”、“折带”所编织的传统山水画程式中,张明的画令人耳目一新!

人们读画,习惯于以自己既已形成的对不同画种的固定格式来“对应”眼前的作品,当作品的样式和表现形式无法和原有的储存“链接”时,总是不甘心地努力寻找它们之间的相类性,然后再从中作出一个归类的选择。读张明的山水画,是对自己所具有的关于绘画样式和画种概念的诘问,因为他的画解构了传统的阅读语序,挑战了人们对绘画的理解!

那些由彩墨烘染的云烟光影、五彩云石堆砌的堤坝小径、缤纷秋叶渲染的农家小院所呈现的画面,究竟是油画、水粉画、色粉画、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从表面上看,很难将张明的画进行归类。因为在工具材料的使用上,他选择了中国画特有的毛笔和宣纸,在绘画的样式上,他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画的形式,甚至在颜色和题款印章上都源自中国画的传统。然而,透过这些中国画固有的传统元素,在表现上他却大胆运用了西方的语汇。《午后》的阳光在斑驳的老墙上所形成的陆离光晕、《溪流》的波光和桥面上蒸腾的雾气、《正午》中天晃眼的阳光和烈日下暴晒的卵石街道,使人不由得想起莫奈的《日出印象》,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的画家们所营造的光影和色彩之中。

张明笔下那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影和跳动着斑斓色彩的山水画让人为之一振!当那些飞舞的彩叶拨动读者心弦的时候,原本对绘画样式和画种概念的疑虑也就随着画面中蒸腾的雾气烟消云散,只觉得神清气爽。人们在观赏之余不由得惊叹:张明用自己扎实的造型能力、丰富的表现语汇和牧歌般的田园画面对绘画的“程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诠释!

艺术创作的理想境界是不断地开拓创新,创新意味着不断地自我否定。醇厚的传统功力和清新雅丽的画风为张明多次赢得了全国及省级美展的大奖,然而已有的成绩并不能羁绊他在创作之路上前行的脚步,他孜孜不倦地尝试将西方绘画语汇融入到中国山水画的形式中,义无反顾地走一条西为中用的险途。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他的胆识和学养。胆识基于张明对绘画本体规律的充分认识和对中西绘画技巧的精熟驾驭,而学养则与他谦和的人生态度和勤奋的治学精神紧密相连。

张明为人坦诚,恭和谦让,虽然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他从未放松过对艺术高峰的攀登。如今,他又从一个新的高度出发,尝试以单纯的水墨表现田园小景、垄沟阡陌、垛草庭院。《写生》系列小品画以浓郁的中国水墨意蕴传达了特有的牧歌诗境,同时倾诉了现代都市人对麦草和泥土芳香的钟情。在阅读了他过去的艺术心路之后,我们更期待倾听他未来的心声。可以预言,未来的艺术之路对他将更加宽广!

袁牧

于苏州城东墨轩

(袁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品市值

张明先生的作品每平尺6000-10000元。

作品欣赏

titletitle春风远岸江蓠长寒江暮雪图titletitle淮安新城有感绿荫深处伴牛眠titletitle秋林斜月碧山遥太湖秋景titletitle元,李祁,诗望云,飘渺上翠微

上一篇:朱依谆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