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敷荣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14 18:46:23编辑:皮带君

张敷荣的个人简介

张敷荣(1904~1998),男,贵州普安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知名教育家,建国后历任于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教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教学论专家。

个人经历

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进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学习,1928年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先后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36年,婉言谢绝导师的挽留,放弃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毅然回到祖国。受当时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之邀,任川大教育系教授兼系主任,共建后方大学基地。1953年,因院系调整,调任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1979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和全国教育学科研究会常务理事;1981年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为首届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同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编辑委员会委员;1984年任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学论博士学位点博士生导师,培养出我国第一个教学论博士。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敷荣先生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发表和出版了许多论著,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早年他在美国留学时撰写出的博士学位论文《1885年以前美国旧金山市公立学校隔离华裔儿童运动的研究》,针对当时美国公共教育对华人的非法歧视,从美国宪法及加州各种法规的检查入手,运用大量事实说明华人对美国及加州公共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揭示了华人受歧视的非法性和不公正性。这篇论文倾注了张先生早年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使当时参加答辩的美国专家格外惊讶,并一致同意授予他博士学位。毕业后,正值国难当头,张先生毅然回国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斗争之中。他在四川大学教育系执教时以讲台为战场,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思想,并着手研究中国教育的发展方略。全国解放后,在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同时,他又积极思考和研究新中国的教育问题。不幸的是正当张先生的研究即将系统地产生成果时,“文革”十年浩劫使他不仅中断、丧失了研究机会和资料,而且身心也受到严重摧残。但是,即使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也没有动摇过他的爱国主义信念。“文革”一结束,他立即焕发青春,投入到新时期教育教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的工作之中。

在参加全国第一次教育科学规划会议上,他为新时期教育科学的发展献计献策,赢得了国内专家的高度赞扬。也正是由于他不懈的爱国主义追求,于1984年6月30日,实现了他人生与学术思想的一个转折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标志着其思想精神由爱国主义进一步升华为共产主义。从此,他有了更强大的精神动力,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写出了《外国教育家一般承认的学习原理》、《改进我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设想》、《开拓高等师范教育新局面刍议》、《教育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不断改革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培养高质量的教育博士》等重要论文。在张先生的人生与学术思想中也贯穿着鲜明的共产主义与爱国主义精神,他经常为西南师范大学就读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把一片爱心献给学生,并在他的晚年把大半生的积蓄捐献给自己的家乡,用于发展当地的教育事业,这些都是他共产主义精神的表现。另外,他认为教育科学无国界,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可以相互共享。但是,教育学家有国籍,应该爱国。因此,他鼓励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同时又教育他们学成后要报效祖国。

学术研究

张敷荣对教育的学习与研究长达60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一个世纪来,他以扎实的理论根基和学术锐气以及科学的方法,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堪称当代中国教育学界大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他对教育学领域里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基础教育、师范教育到研究生教育,从教育学基本理论到各个分支学科都有所涉及,在论培养目标、论教育、论课程、论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研究生教育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他亲自撰写讲义19部,出版专著2部,译著4部,发表论文24篇,译文26篇。其主要著作有《1885年以前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隔离华裔学生运动的研究》(英文),合译有《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等。

上一篇:朱叔建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