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振华(画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13 19:44:11编辑:皮带君

张振华(画家)的个人简介

张振华:籍贯江苏省徐州市。1985年获得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1986年应邀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契森工学院艺术学院访问讲学。1987年旅居美国,获得LA泰克大学美术硕士学位,主修西方美术史。1991年荣获纽约勃洛克艺术基金会艺术研究奖金。自1995年起为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S&R画廊签约画家。创作之余热爱书画收藏与鉴赏。在洛杉矶,北京,南京均设有艺术工作室。

张振华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洛杉矶亚太博物馆,洛杉矶韩默艺术博物馆,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维斯派克画廊,江苏省美术馆,徐州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张振华的作品被洛杉矶亚太博物馆,美国ARCO基金会,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洛杉矶喜瑞都新世纪图书馆,徐州博物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墨尔本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等机构列入永久收藏。张振华的作品“冬树”,“冬景”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版为艺术贺卡,向全世界发行。

张振华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型画家,拥有中,西两个艺术硕士学位。他是陈大羽教授,高冠华教授的入室弟子。在系统研究中国书画传统的同时,能对自然作深入细致的体察,融合中西绘画之所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尤其以擅长画树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蕴籍慎密,有一种宁静淡泊的韵致,给人以清明澄澈,身心俱远的感觉。

圈中人语

1、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程大利先生评张振华作品----于静穆中见品格

振华的作品追求诗意的创设,是属于那种以境夺人的类型。以诗境入画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王维开此滥觞。至宋元,对诗意的追求成为审美标准,中国山水画史被称为无声诗史。

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继承,多数人理解为笔墨的继承,这是片面的。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继承是个很大的概念,语言是为了表述思想,笔墨是语言,造境才是山水画的目地,懂得造境便有了审美的高格调。振华对传统的理解高人一筹的地方正在于此。振华喜欢静谧的美,江渚,林木,田畴,村舍,山丘,江流......在他的笔下都是静静的,尤其是树,沉寂中似有风动声。追求静极中的天籁之美构成了振华作品的基本旋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创造出的视觉空间,它使艺术家将“意”变成“象”,于是才有了可以感受到的意境。艺术家的文化人格在创作活动中起着根本的影响作用。振华的画视域平远,不追求险绝的美,也不追求奇僻的美,但却静穆澄澈,空明通透,很得宋人精神,看得出画家追求的是宁静悠远,高洁恬淡的境界,体现出审美的高眼界。

在中国绘画史上表达山水静穆,传递天籁精神有许多的高手,倪云林以近处一片丛林,远处一带洲渚便把太湖的灵魂表现出来了。渐江笔下的黄山静寂得让观众屏息凝神,可让人顿生出家之念。造境是中国山水画家的独特功夫,中国画家不追求光色,不关心季节昼夜的色彩变化,而关心山川自然的魂魄,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于是便有了“咫尺千里”的造型本领。中国画还以独特的笔墨传递画家情绪,所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全以笔墨表述。笔墨是手段,传神才是目的。山水画为造化传神,把大自然画活。我们从振华的作品中清楚地感受到中国画的以笔墨造境,为山川传神的美学基调和艺术魅力。身居美国的振华可向西方的朋友展示这些作品,这是中国传统精神的准确诠释。

振华的生活空间是工业文明高度发达却又物欲横流的大洋彼岸,远离着师友亲人,生活忙碌也可以想见。我们常感到我们今天生活的浮躁,美国可是一个更比我们浮躁十倍的社会。物欲可以异化艺术家的品格,让艺术家放弃艺术理想去使劲地媚俗,以取得眼前利益。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人毕竟是世界的主宰,艺术家是心灵世界的主人,历史筛选出的大家无不是艺术品格独立的人。于时尚中立定精神,深入传统而又求新意的振华在出国十多年后仍坚持这样的追求,崇尚着宁静和淡泊,这是十分难得的。

振华出生在文化根基丰厚的古城徐州,这里走出过李可染,刘开渠,王子云,王肇民等前辈大家。前贤们营造出的乡土传统养育了后代的画家。振华的父亲绍俊先生是我的朋友。他酷爱书画鉴藏,具有颇高的鉴赏力。尤其勤于读书思考,积累学问,也长年坚持笔耕,搞过别有特色的画展。子承家学,父亲又向儿子学习,两代人都与丹青结缘,当作事业去追求亦是很可贵的。振华正当年富气壮的人生阶段,传统的积淀,长期的技巧锤炼,加上置身于可将中西文化时时比较对照的生活环境中,必将有更多的心得和感悟,相信他的未来是辉煌的。

2、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师”方骏谈张振华作品-------南加州的竹影蕉荫

在美国西海岸,南加州的洛杉矶,有个叫桔郡的地方,幽静的街道两旁长着高大的桉树。因为近海,又因为近加州大学,就成了加州人首选的居住地,张振华也把家安在那里。

一九九六年夏天,我和另两位画友曾在他家小住了几天,那是木栅栏后面的一座白色独栋小洋楼,庭院里的枇杷树,玉兰树早已过了开花的季节。早餐后,我们坐在竹影婆娑,蕉荫摇曳的窗前,浅浅地啜着杯中的碧螺春,聊着黄瓜园的旧事,忽然地我产生了错觉,这是在加州,还是在苏州?

出国前,张振华在南京艺术学院随陈大羽教授攻读研究生,学的是写意花鸟。他把文人画的笔墨和静寂的禅意融为一体,后来又把境界拓展成冬柳,寒林,更加冷寂清逸了。留美以后,他的画风逐渐地又有些改变,我在洛杉矶看到的那些画,更重视色彩的运用和制作的技法。他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又云游欧洲,澳洲,西方文化对他来说,产生着影响是不荣质疑的。然而,他并未在这条路上渐行渐远,象许多上世纪初的留洋游学的前辈艺术家一样,在了解西方之后,又渐渐地回归到中国的传统中来,这究竟是宿命呢?还是中国文化隽永深远的魅力,给了他们刻骨铭心的记忆呢?似乎很少有人能逃脱得了这条中国文化的魔咒。

他与青藤,八大心知;又与董其昌,龚半千神会; 从传统那里获取灵感。他在犹他州锡安峡谷中看出大涤子的墨法,傅抱石的笔意;从约塞米特发现范宽的雄奇;从亚利桑那领悟赵孟畹目踉丁K泳吧娜徊煌囊旃酱锒床斐鲋泄囊饩常纸泄谋誓尤髟谟蛲馍酱ㄉ稀T谝旃绲哪霞又莩闳鹊难艄庀拢沼谟斐鲆黄桃窭矗腿缢夷前咨舐ズ笤鹤永锏哪瞧桃褚谎尤皇且黄獍阒泄闹裼埃兑瘛

画家自述

我初到美国时造访耐而森博物馆,看到龚贤的山水手卷精品,深有他乡遇故知的感慨,在空无一人的中国绘画馆里,我久久凝视着这位金陵先贤画家笔下所描绘的故国山川,那疏林远树间浓密的山峦,无尽的水汀,幽深平远的景致是这么熟悉而且遥远。我转过头向窗外望去,看见漫天大雪,静静地落向一层层漠漠如织的寒林。由近及远向地平线延伸。我此时意识到,故国的山川虽离我已远,但眼前这幅画所凝聚的精神与我则是如此亲近。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旅中的行者往往会感觉到更完整的自我,行旅中的人因为接近自然,常有诸多的感念与慨叹。旅中体验的相逢与相别都是这样的不可预测。感怀天地悠悠,宇宙扩远,体味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人于行旅的孤寂中最能体察到情感的起伏与思绪的波动。人生与从艺皆如行旅,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心的旅行,行路是身的旅行。两者皆能使人静穆澄澈,淡泊逍遥。在资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艺术家很容易失去画画时最重要的执着与纯粹,人们往往会惧怕和偏离那种近乎殉道者的毕生宿求,因而失去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古人评论顾恺之,于"画绝“,”才绝“之外,还加上一个”痴绝“。这个”痴“与执着和纯粹的意思很接近。是艺术的高境界。身处纷纷芸芸的现实世界,我们的内心需要归依大自然,融入其中,回过头来做简单的自己。“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种境界是心境,也是画境,画境即心境。绘画应是心与手的对话,透过画面,呈现的应是生命的安然,澄明与优雅。超然于生活之外,给我们以身心俱远,心与道冥的感受。

上一篇:张智勇(西南财大教授)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