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富英(作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05 18:23:36编辑:皮带君

张富英(作家)的个人简介

张富英 男 笔名常青、张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作家、编辑家、文艺评论家、文学活动家、书法家。曾担任教师、记者。现任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北京中作影视副总经理、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研究院北京分院执行院长、《作家报》总编辑。

简介

张富英

现任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副主编、《作家报》总编辑、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研究院北京分院执行院长、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北京中作影视副总经理。兼任《散文选刊》编委、《企业文化》杂志副主编、《科技信息报》事业发展委员会主任。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执行理事、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中国作家研究会名誉主席、北京东方大学高级学术顾问、山东省理论创新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寺庙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文心同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总裁等。

作品曾荣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等省级和全国文学大奖20余项。已出版《纪念》(诗文合集)、《文学两地书》(书信集)、《玫瑰之约》(诗集)、《倾听与注视》(散文集)、《风寒》(长篇小说)、《夹缝》(中篇小说集)、《文心淡定》(文学评论集)、《燃烧的红柳》《岁月岚山》(报告文学集)等10余部专著。

主编大型系列丛书“中国新纪元文库”“中华学人文稿”“中国书画十大风云人物”“阳光丛书”“文心同行”“典藏文库”“文心中国”等20余套,参与编辑图书千余册。策划组织召开了30余场次全国性文学艺术笔会。

出版

《纪念》 (文学作品合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12

《文学两地书》(书信集 合著)/花艺出版社2001.12

《燃烧的红柳》(长篇报告文学 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2.1

《岁月岚山》(长篇报告文学 合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3.7

《夹缝》 (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2007.7

《风寒》 (长篇小说)/作家出版社2007.7

《玫瑰之约》(诗歌集) /大众文艺出版社 2011.4

《倾听与注视》(散文集)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1.7

《文心淡定》(文学评论集)/线装书局2011.8

主编

《阳光文丛》(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尘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

《当代文库》(长征出版社)

《作家创新文丛》(燕山出版社)

《躁动的热土》(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新纪元文库》(大众文艺出版社)

《文心同行》(中国戏剧出版社)

《中国当代书画风云人物》(九州出版社)

《我不是包公》《在崖缝中成长》(作家出版社)

《文心中国》(中国言实出版社)

《中国当代书画百杰精品集》(人民文化出版社)

《放歌百草原》(九州出版社)

评价

《故乡是写作者的乐土》 /张守仁

《张富英的教育小说》 /施战军

《〈玫瑰之约〉序》 /吴开晋

《〈倾听与注视〉序》 /许 评

《〈文学两地书〉序》 /耿建华

《流动中的默守》 /施战军

《为新世纪文学大厦筑土》 /吴开晋

《诗人富英》 /沉 沙

《淡泊中的坚守 /夏 秀 刘要亭

《教育 我们这代人的事》 /温 文

《放飞丰富思想的英华》/杨家山 张意中

《文学的面孔和文学的面具》 /王晓林

《〈倾听与注视〉跋》 /郭 谦

《解读玫瑰之约》 /王正鹏

《友谊是常开的花》 /黄玉礼

《满身花香添雅兴》 /放马蓝散

《梨乡英才》(阳信县史地办主编)2006.10

《天南地北滨州人》(滨州地方史志办主编)2007.11

《梨乡英才联络指南》(阳信县政协主编)2012.12

发表

《少年的我》 (诗歌) /《萌芽文学》 1988.3

《一堂“哑巴课”的启示》(随笔) /《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厅) 1990.1

《我爱着》 (诗歌) /《青橄榄诗刊》 1990.3

《独爱沉默》 (散文诗) /《滨州广播电视报》 1994.9.13

《儒将风范》 (报告文学) /《作家报》(山东作协) 1994.12.31

《廊桥热弹》 (散文)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协会)1995.12.15

《孤坟》 (小小说) /《作家报》(山东作协) 1995.4.1

《严肃作家大走笔如是说》(随笔) /《精神空间》 1995.7

《养成良好的消费观》 (随笔) /《东方讯报》(山东计委) 1995.12.13

《也谈淡泊》 (随笔) /《三联报》(山东三联集团) 1996.2.26

《感念父亲》 (诗歌) /《黄河诗报》(山东作协) 1996.4

《离乡三章》 (散文诗) /《文艺百家》(山东文联) 1996.6

《乡土情结》 (散文) /《山东侨报》(山东侨联) 1996.6.28

《救救名著》 (随笔) /《联合报》(山东政协) 1996.8.9

《重读鲁迅》 (随笔) /《华夏酒报》(中国酒业协会)1996.8.24

《墓林祭》 (诗歌) /《作家报》(山东作协) 1996.10.26

《钟声》 (诗歌) /《农村大众》(山东省委) 1996.12.22

《大平原上的守护神》 (报告文学) /《山东公安》(山东公安厅) 1997.2

《扁鹊墓》 (随笔) /《今古之窗》 1997.4

《坑儒谷的变迁》 (随笔) /《旅游导报》 1997.5.16

《五爷与牛》 (小小说) /《小说林》(哈尔滨文联) 1997.6

《忘年之交》 (散文) /《校园文艺》(山东滨州教育局)1997.6-7

《雨夜》 (诗歌) /《热风》(河南文联) 1997.8

《姥姥》 (小说) /《芒种》 1997.8

《雨中暮色(外一首)》 (诗歌) /《山东文学》(山东作协) 1997.8

《一只猫》 (散文) /《济南时报》(济南市委) 1998.1.11

《浮萍(外一首)》 (诗歌) /《热风》(河南文联) 1998.1

《冬日絮语》 (散文诗) /《旅游导报》(陕西旅游局) 1998.1.22

《呼唤激情》 (随笔) /《新闻汇报》 1998.3.18

《把文学还给大众》 (随笔) /《艺术界》(陕西群艺馆) 1998.3-4

《闪闪的红五星》 (随笔) /《警钟长鸣报》 1998.9.2

《最后的情书》 (诗歌) /《三月三》(广西民委) 1998.11

《写给叔父白尊州》 (散文) /《作家报》(山东作协) 1998.12.17

《第一个吻(外二篇)》 (小小说) /《山东文学》(山东作协) 1999.1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散文) /《山东文学》(山东作协) 2000.12

《写诗的房子(外二首)》(诗歌) /《第三条道路》(九州出版社) 2005.2

《美满诗会龙泉驿》 (诗歌) /《采诗锦城东》(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10

《怀着一颗诗心相聚》 (诗歌) /《情恋文学》(延边出版社) 2007.1

《独爱沉默》 (散文诗) /《散文诗世界》(四川散文诗学会)2007.8

《长白山抒怀》 (散文诗) /《散文诗世界》(四川散文诗学会)2009.10

《文学的自由和自由的文学》(文学评论)/《文心同行》(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7

《巨变时代锻造出的执着文学创作者》(文学评论)/《小说评论》(陕西作协)2009.9

《生命咏叹调》 (散文) /《中国作家》(中国作家协会) 2012.2

《张富英文学作品选登》 /《科技信息报》(山东省科技厅) 2012.2.20

《灵地厚德话金川》 (散文) /《散文诗世界》(四川散文诗学会)2012.4

《大美之旅》 (散文) /《放歌百草原》(九州出版社)2012.8

《真情实感的流淌 思想火花的闪耀》(文学评论)/《文心中国》(中国言实出版社)2012.12

获奖

《一堂“哑巴课”的启示》/获《山东教育》教育言论一等奖(山东教育社主办) 1991.09

《儒将风范》 /获第五届振兴杯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作家报社主办)1995.02

《大平原上的守护神》/获第七届振兴杯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作家报社主办) 1996.09

《离乡》 /获《青年月报》96精短文学大赛优秀作品奖(共青团湖北省委主办) 1996.11

《墓林祭》/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征文优秀作品奖(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办)1997.03

《怀着一颗诗心相聚》获印度和平文艺奖(全印度和平学院主办)2007.10

荣获2009年度诗歌艺术成就奖(世界华人联合总会诗书画研究院颁发)2009.12

《长白山抒怀》/获吉林森工振兴杯国际散文诗大赛二等奖(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办) 2010.9

《峄山一游》/获行走天下首届全国人文地理散文大赛一等奖(散文选刊杂志社、北方文学杂志社、青海湖文学杂志社主办)

文学评论

故乡是写作者的乐土

――序张富英的长篇小说《风寒》

□张守仁(北京)

在世界各国语言里,“故乡”这个词,大都有父母之邦、诞生之地的意思。故乡就是你从母腹中呱呱坠地、来到人间的地方。作家的故乡,对于他的写作题材,对于他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对于他营造的文学世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乡的土地、河流、小镇、民风民俗以及家乡父老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永远是作家的文学之根。故乡的一切,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温暖着作家的写作生活。

环顾中外文学史,作家的名篇总是离不开他记忆中的故乡。对于鲁迅来说,故乡就是赵庄社戏的锣鼓声,他童年玩耍的百草园以及他上学读书的三味书屋。对于契诃夫来说,故乡就是塔干罗格郊外的草原,草原上的雷雨,雷雨中行进的马车。对于肖洛霍夫来说,故乡就是顿河,顿河岸上的向日葵地,向日葵丛中他和村里姑娘初恋的地方。对于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来说,故乡是燕雀在她果园枝头鸣唱,正当窗外洁白梨花开放的时光。而对于艾青来说,故乡就是金华乡下的保姆大堰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便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而对于作家张富英来说,故乡就是濒临渤海湾的鲁北平原,鲁北平原上引黄的幸福渠,幸福渠上的石桥镇,石桥镇上高高隆起的十字街口、四条缓降下去的街道以及街东北植有梧桐树、先后设有私塾和学校的大宅院。作为担任过多年中学教师的人,他笔下描绘的人物,无论是卞德非老师,还是那些少男少女学子们,都生活在这个乡村环境里。阅读他的作品,让我们了解了鲁北平原的干旱和贫瘠,它的盐碱地、人文史,在这块土地上绵延了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以及当代教育的成绩和偏差;让我们知道上过中学的农村青年们齐过考大学这座“独木桥”所承受的压力、所体验的艰辛和痛苦。其实,提高人的素质、品格和生存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而当初中、高中毕业考试和高考升学率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成绩的主要标志之时,必然使其中一部分本来珍惜学习机会、成绩暂时稍差的学生,被老师们轻视,成为学校的弃儿,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对未来的生活失去希望,因前途迷茫而弃学甚至服毒自尽。这说明了我们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偏离了“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正确方向。何况根据统一模式、被动学习培养出来的、即使进了大学的人,他怎能有创造性地、独标一帜的自由思想?我国13亿人口的大国,解放50多年来未产生过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我国解放前和台湾培养的获奖者除外),这就足以证明问题的严重性,足以证明创新性教育、创造性学习是多么重要!

富英的小说,迫切呼唤中国应刮起一场教育革命的新风暴!

论及文学作品的艺术性,富英的小说还存在着性格刻划、情节结构、语言提炼等方面的不足,但正如他自己所说:“这么多年,忙于个人生计,忙于为他人做嫁衣,创作一度度搁浅。庆幸的是创作热情从未消弱。从作家的视角上,不能因为功不成名不就就不创作了。我们用文字记载自己心灵的声音,直到有一天这个声音被人听见并接受……创作的过程就是收获,是一种精神的享受。u2018我写作,我快乐u2019就足够了。”

契诃夫说:大狗要叫,小狗也要叫。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欣赏这种创作态度,因此乐于为富英的小说作序。

2007年7月1日

于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的日子

(张守仁,著名评论家、编辑家、散文家。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十月》杂志社原副主编,“21世纪之星”丛书编委会副主任。)

张富英的教育小说

――中篇小说集《夹缝》代序

□施战军

这几年我们的小说创作越来越突出问题意识,但是仔细看下来,总觉得大家的问题太过集中,几乎都是“底层叙事”,而且都是在编写底层农民工故事,所谓“现实问题”好像就是以农民工的生存处境为中心的“底层问题”。给人一种错觉,仿佛除此,其他的都已经是“中层”、“高层”问题了似的。说到底,这是目前的文学创作视域不够宽展的表现。

现实性问题化的小说理应有更多的关注点,而且也亟待提升它的艺术表现力和丰富它的艺术表现方式。在这样前提下,张富英的几部中篇小说很值得我们重视。

这几部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不同于一般性的“底层叙事”的领域――作者所认知和想象的现实中国教育的形象图景。《黑色》虽然是以成年人的情感家庭危机为切口,孩子的心思还是最具活力的因素;从《黑色》到《铜镜子》、《紫色苜蓿花》再到《石头里的大卫》,张富英笔下的人物从中小学师生直至大学师生林林种种,这样几乎全面涉及教育的各个阶段的人格养成和体制困境的创作目前还不多见。

而且,这些小说内里的意蕴不是对于教育现象单纯的现实性批判和现状反思,更深在的意义在于它深藏着一种人文忧患。作者迷恋人格心理探寻,从小说叙事中情不自禁地一再提起格式塔心理学就可以明显感知得到。现实的教育方式与人格养育的矛盾以及所造成的他者的期待心理与自在情感、人格生长的严重背离,是小说所探究的实质性问题。在这种扭曲的情境里,爱的萌动、冲动和欲望的实用性一方面成为小说的叙事动力,一方面又借此较深地揭示出目前的教育之于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从人的成长和成器这样的本位出发,从健康正常的人的生活需求入眼,张富英的小说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教育真谛的缺失给我们的内心带来的刺痛。

从艺术上看,《石头里的大卫》关于美学女老师和美男主人公的故事,在浪漫的底色上,作者将现实和传说互文化的处理相当自如,整个小说的叙述非常饱满鲜活;《紫色苜蓿花》也是一篇容量和密度相得益彰的作品,几对中学生的临界生活状态把握的很真切,一场河边果园的聚会,里面有纯洁的青春骚动,更带来大人离谱的误解,活化了困境中的青春情绪和成长处境;《黑色》中,对丈夫一次出轨,妻子和同学暧昧,孩子的精明和天真,都以十分放松的语势加以呈现,使得这部小说带上了些许后现代文学色调,只是含味稍嫌轻了一些;《铜镜子》可能是太追求深刻和犀利了,可能是因为有个“博士”回乡的缘故,围绕这个以孩子们的假自杀为核心展开的事件,所进行的直接议论则过多过强,伤害了作为小说的形象思维,而关于爷爷的亡灵那一部分优美的描写因为想象力的张大而显得十分珍贵。

呼唤“新教育时代的来临”,这是这部中篇小说集的总主题,作者以思索的头脑、积极的姿态、艺术化的想象,将这一主题鲜明而真切地凝聚在字里行间,从而也对时下的小说写作具有了开拓视野的意义,祝愿张富英能够写出他更好的作品,来葱茏这一片本不该忽略的领地。

2007年9月于济南

(施战军,曾任山东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文学评论家 。现任《人民文学》主编)

《玫瑰之约》序

□吴开晋(山东)

认识富英快20年了,从他在老《作家报》当编辑开始。可惜,那份《作家报》被商品大潮吞没了,刊号被有实力的报业集团买去,出了其它晚报类的小报。富英从此也就从一个单位到另一个单位,但一直未离开文学编辑岗位。又经过几年拼搏,他和几个友人居然使《作家报》复活,并在海内外造成新的影响,很是令人高兴,其间的艰辛更是可想而知的。在办报之余,富英仍不忘诗文写作,这本《玫瑰之约》就是他在编辑之余创作出的新成果。嘱我作序,理应支持他在创作上的不懈追求,故在照看家中病人和一些杂务之余答应下来。

《玫瑰之约》是全书之名,也是集子中第一辑的爱情诗之名,可见作者对本篇的喜爱。的确,在全书中,这一辑的爱情诗写得清新隽永,很有诗味儿。自古以来,爱情诗可谓汗牛充栋;在当代诗坛,以爱情诗出名的青年男女诗人也大有人在。如需写出自己的特点,不人云亦云是非常不易的。然而富英却不重复他人,写得很有自己的特点,读后耐人回味。如首篇《玫瑰之约》,本是写与所爱之人在玫瑰花开时相会,但对方失约了,主人公这才领悟,他是来和玫瑰花相约的,诗中写道:“等不来约的人/我曾想离开/留住我的/定是这玫瑰的幽香//不怨恨失约的人/我还没这么伟大/我要带着满身的花香/去找失约的人”,主人公心胸开阔,把怨恨化作了理解和新的追求。诗的立意是很新鲜的。其它如《最初的情诗》、《最后的情书》、《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等也是本辑中的佳作。特别是《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更增加了感情的浓度和语言的张力,如开头几句:“你走的那一天/我泪流不住/愈合的伤口/被扯成了碎片”,很有力度。

由于富英经过了许多生活上的磨难和事业上的曲折与坎坷,内心的苦恼自是很多的,这种痛苦和苦难的历程,正应该出现经过深思的诗句。《冥想》一首,当是这种内心痛苦的形象记录,开头几节正是如此体现的:“咔嚓咔嚓的生活/从未间歇过/鬼哭狼嚎//为了腾飞/长长的裙椐被夹住了/是脱掉还是扯断//砺炼过后/足迹/滴成了一幅大写意”。看的出作者的雄心壮志未被磨掉,内心依然充满希望。而且经过冥想,对人生更有所悟了,如收尾一节:“血淋淋不再残忍/金灿灿不再辉煌/我的冥想/熟了”。的确,对成功、失败、得意、失意都应从人生的高度去思考。作者这样写,也增加了诗的哲理内涵。

富英刚出世,母亲就离开人间,这失掉了母爱的孩子是靠父亲拉扯大的;然而刚刚长大成人,父亲又离他而去,这真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但是,这位父亲,在世时却为孩子、为家庭贡献了一切,院落中的瓜果,和对乡亲们的友善换来了对孩子的厚爱,并且把日常所用的家具都一一打造好,留给孩子。对这份亲情,富英在《感念父亲》中写得真切感人,如诗中写自己睹物思亲:“那么多的棱角都是您的嘱托/那么多的接缝都是您的牵挂/我抚摸着抚摸着心中升起了十字架/多想对您的灵魂诉说诉说……”富有感情浓度的诗句用了象征性的比喻,增加了诗的感染力。可见,情感催动了作者想像的羽翅,才创造出了动人的诗境。其它写亲情乡情的诗作,如《大姐》、《家》、《胡同的记忆》、《离乡三章》等也很不错。值得一提的是,本辑中的《雨中暮色》颇有新意:雨中在城外彷徨,误了回家(新家)的末班车,作者竟然说:“末班车是误了/误了末班车多好/――由风带来的故事/越来越新鲜”。看来,这正是作者对自己情绪和心境的一次有益的调整,其它辑中写对先烈怀念的《墓林祭》,写农村变革的《钟声》,也是比较有分量的佳作,不一一列举。

由于富英生活不太稳定,编辑业务又忙,因而不能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刻,有些作品不免显得粗糙,且语言也直露,这就淡化了诗味儿。另外,也有欠缺精当的构思,直笔写来难免有凌乱之感,如一些印象诗。希望富英在今后的创作生活中,真正能静下心来,多读一些好书,多进行一些艺术上的深入思考,然后再提笔疾书,定能写出更多的佳作。作为他的师长和乡人,我热切的期盼着。

2007年12月13日

于济南阳光舜城听云轩

(吴开晋,著名诗人、诗评家,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等理事)

《倾听与注视》序

□许 评(山东)

张富英先生是大型文学报《作家报》总编辑,著名的编辑家兼作家。他办的报纸发表的作品都是纯文学作品,他创作的小说、诗歌、散文也都是优秀的纯文学作品。他是当今中国文坛的佼佼者。

他创作的散文作品,绝大部分篇章都是精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随着一浪高一浪的散文热,受精神产品商业化等因素的影响,散文创作即出现鱼龙俱下现象,尤其近年来网络的发展博客的流行,少数作者潜心创作与多数作者恶搞并存。不仅有快餐化、消费化、帮闲化、庸俗化倾向,尤其网络散文内容稀薄、精神缺席、泡沫膨涨、虚假造作、背离真实、以丑为美的作品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势下,富英先生的散文作品显得特别珍贵。

进入新时期以来的散文创作,曾经经历回归五四,走出“工具论”和极左思想的钳制,走上张扬个性的自由天地,呈现突破传统模式不断创新的繁荣景象。可是近年来有些作家的创作姿态出现偏颇,把散文视作个人情绪宣泄的渠道,只表现自我的“小情绪”“小感受”,思想贫乏,为纯审美写作,反对承载社会的功能。富英先生的散文不同,他也写自我的独特感受,却是社会与民生相融合的感受,是作者与读者在心灵上的思想交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篇,写的是他在医院的所见所闻:“……住院费用全由哥哥妹妹凑,他已决心等死……刀口刚愈合,就在接到催款单的当天出院了。”“一位十六、七的男孩子……已无法手术……一声声u2018娘替你死!u2019u2018爹替你死!u2019”“一声声病痛的呻吟冲出病房,穿过走廊,蹿向医院上空,回荡着……”我在媒体多次看到过有关“看病难”的报道,仅仅从理性上知道这是国计民生的“三座大山”之一。这次读了富英先生的散文,激发我流出了同情的热泪,才从感情上体会到“大山”是在怎样压迫普通百姓的,及推倒“大山”的迫切性。富英先生在《勿做墙头草》篇写道:“在我老家的墙头上,年年长出一些野草……一只家燕从墙头掠过,一棵小草飘落而下。我上前一拨弄,立刻露出一些根来,还断了几条……我由小草想到我们生活中的人,有的总想脱离伙伴往上爬”几株微不足道的小草,在富英先生笔下却引出一番人生哲理,十分感人。他在文中抒发出的是自我的感情,却联系着社会人民的感情,字里行间既蕴含着感人的艺术性,又有着启示读者的思想性。目前如此表现生命之悟的作品并不太多,读来感到给以心灵的警策与震撼。

富英先生写有多篇抒发亲情、爱情、友情的散文,这是从古至今散文的永恒主题。尤其当今人们生活的快节奏和物化的压力加大,社会竞争使人与人的关系疏离,功利关系突现,真诚的友谊淡化了。所以这类散文是时代的需要,是读者的需求,可是写得好的并不多见。富英先生的这类散文显得特别感人。《写给叔父白尊州》篇写道:“小时候一踏进您家门,叫一声娘亲的同时,就甜甜地喊一声u2018叔叔u2019……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暑假,父母在为我上不上学犯难……您把钱塞在我手里……我知道您的生活经历坎坷……您是一部大书,里面有读不尽的真善美……”他这位叔叔对他的父爱之情,写得真切深沉,感人至深。富英在《恩师马恒祥》篇写道:“有一次,我汇报工作时出现了偏差……我多么盼望马老师能替我开脱一下,结果最不留情的竟是马老师……”马老师对他如何严格要求,如何从生活到思想和业务上关心,写得淋漓尽致。富英的这类散文触摸着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足以唤起人们的爱心,真善美的情感。

随着旅游景点不断开发和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散文的创作引起众多作者的青睐,数量想当可观,质量好的也有,只是少得可怜。不少人是上路之前翻阅一些资料,回来后写成观感,内容与导游词没有多少区别,或浮光掠影“到此一游”式的文字游戏,没有心灵参与,更没有生命的碰撞,读来味同嚼蜡。著名散文理论家林非先生说:“作为散文中间一种载体的游记创作,从第一人称u2018我u2019的视觉写出这些迥然相异的文字,既能渲染出u2018我眼中的风景u2019又可以描摹出u2018我心中的风景u2019……游记最能超出摄影这种手段的正在于它具体而细致地书写出作家主观的精神色彩,以及他们接触客观的风景时内心种种悲怆或欢乐的印象、感受、咏叹、呼号、颤栗和博击,这正是最能感动和启发读者的地方。”富英先生的《印度印象记》,对印度人民对佛的无比虔诚,能歌善舞,生活节奏从容不迫,“最能融入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民族”等印象,既写出了眼中的风景,也写出了心中的风景,妙趣盎然。他的《峄山一游》更是展现心灵游历之作。他写道:“登山的有莘莘学子……有达官贵人,前呼后拥……也有捡乞者,背着编织袋,搜寻着可以换钱的废物……各色人等在这里可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要上山顶一览全景,都得爬着过这道石缝。”多么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心中的风景!他带着心灵上路,在漫游中寻找精神的高地,渗透着对社会对人生的精神思索,正像他在结语中所说:如此“我更觉登峄山,不虚此行了。”我们的有些作家自己过上了小康生活,却忘了或无视我们社会的一些伤口,他们的作品所谓的艺术性再高也只是技巧的把玩。关注人民疾苦、关注社会底层、关注人生命运、出自作家良知和发自心灵深处大爱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佳什力作。

富英即是。是为序。

2007年冬于书苑山庄

(许评,著名散文家、评论家,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现为山东省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上一篇:朱前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