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英麟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4-01-05 09:16:00编辑:皮带君

张英麟的个人简介

张英麟(1837~1925)字振卿,号菊坪。历城县西乡红庙村人。张英麟是清同治四年(1865)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职。同治十三年(1874)与检讨王庆祺在弘德殿任行走。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以王庆祺“忘亲嗜利”、“素行有亏”等罪名,革职永不叙用。张英麟见事不妙,又值母亲病危,当即告假回家。

简介

清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之职。十三年(1874年)与检讨王庆祺在弘德殿任行走,不久告病回家。

光绪帝即位(1875年)后,主持福建、云南两省的乡试,不久升迁任祭酒,充经筵讲官。光绪十七年(1891年),以詹事的身份任奉天府丞兼学政。后晋升内阁学士、顺天学政、吏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主持完通州乡试回京,时两宫太后西逃,百官迁避,张英麟独守学政关防不避。次年,奉召赴西安,上书厉行节俭。慈禧太后回京后,议变法,张英麟主张祖宗法制只可整饬,不可匆忙改变。二十九年(1903年),充任会试副总裁,主持河南考试期间,改试策论、经义,

严格批阅,录取博学多才之人。正逢改官制,以侍郎迁任副都统,不久即晋升都统。三十四年(1908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当时议行“宪政”,准许官员百姓上书,张英麟尽力详审,代为上达。宣统帝即位后,摄政王载沣监国,重兴轮讲的典制。

张英麟撰写《资治通鉴》讲章进呈。1912年1月清帝退位诏书下后,辞官回乡。1915年后,与毛承霖等人赓续中断多年的《山东通志》、《续修历城县志》的编纂,任通志总校和县志监修,使两志得以告竣。1925年冬去世。

生平

光绪帝即位(1875)后,张英麟主持过福建、云南两省的乡试,出任过奉天府丞兼学政。后晋升内阁学士、顺天学政、吏部侍郎。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张英麟正主持通州乡试。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慈禧太后与光绪西逃,百官纷纷外逃,张英麟却留在京城,守护着学政关防以待交替。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京师团练大臣、我国第一代甲骨学家王懿荣等率团练奋勇抵抗,寡难敌众,眼见大势已去,王懿荣偕夫人、长媳投井殉国。后,张英麟率人将其三人遗体捞出装棺入殓。

慈禧太后回京后,开始进行变法。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英麟以侍郎迁任副都统,不久晋升都统。

光绪三十一年(1905)五月,张英麟担任了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殿试的主考官。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宣统帝宣布退位,张英麟遂辞官回济南。

成就

辞职回乡的张英麟做的最令人称道的有两件事,一是将中断多年的《山东通志》继续进行编纂,他亲任通志总校,使该志得以告竣。

《山东通志》是光绪十六年(1890)山东巡抚张曜奏请设通志局进行纂修的,但不久,张曜死于任上,所聘总纂孙葆田去职,志局几同虚设。20年后,杨士骧任山东巡抚,以孙葆田任主纂,重新整顿志局,经过六年艰苦努力,孙葆田去世前,书稿完成大半。之后,在籍候选道历城人毛承霖提调局事,又经半年时间将书稿完成。这时,清帝退位,通志遂无人过问。张英麟回济南后,集资开局,聘于宗潼任主笔,对原书进行校补定稿,1915年交付山东通志刊印局铅印出版,又经历3年而最终蒇事。

《山东通志》共200卷,该志从光绪年间开局直至出版,中间几经中辍,历30年之久方成。该志参稽古籍,赡博精审,为通志中不可多得的善本。

在此同时,张英麟、毛承霖等还主持纂修了《续修历城县志》。1924年秋,《续修历城县志》纂成,因时局动荡,直至1926年夏方印刷成册。《续修历城县志》共54卷,它上接乾隆《历城县志》,记述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宣统三年(1911)间济南政治、社会经济、历史、地理诸方面之事,是研究济南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去世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派系林立,张英麟见省城形势混乱,不久即移居青岛。1925年冬,张英麟去世,终年88岁。

济南千佛山东侧佛慧山上,有北宋时期的大佛头造像,其前面,是建于1924年的大雄宝殿,大殿拱门上方“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即为张英麟书写。

墓志铭

《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太子太保都察院都御史历城张公墓志铭》一盒,青石质。志盖纵、横各80厘米,篆书6行,满行5字,计29字,字径纵10厘米,横7厘米。志铭纵、横各80厘米,小楷40行,满行40字。志盖石有凹糟与志铭石凸棱相扣合。1984年8月19日济南西郊红庙乡红庙大队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发现。石藏济南市博物馆。

张英麟(1837-1925)字振卿。历城人。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乙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授弘德殿行走。光绪年间,历仕福建云南乡试主考官,国子监祭酒充经筵讲官,詹事府詹事,奉天府丞兼学政,晋内阁学士,奉天学政,擢吏部侍郎,充会试副总裁,授京旗、蒙古副都统,官至都御史。辛亥革命爆发,内阁改制,遂乞罢归。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卒,年88岁。民国十六年葬于历城红庙庄祖莹。

撰文者章(1861~1949),字一山,浙江宁海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进士,仕历翰林院检讨、学部左丞等职。工诗能文,擅书法,有《康熙政要》等著述。辛亥革命后,侨寓上海,卒年八十九岁。

书丹者刘春霖(1872~?),河北肃宁人。字润琴,号石 。曾就学于保定莲池书院。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状元。曾任直隶高等学堂监都,后主持中央农事试验场。1913年任大总统府内史秘书。善藏书,积万余册。退隐后,卖字为生。

篆w者王 ,莱阳(今属山东)人,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进士,仕历实录馆副总裁,法部(刑部)右侍郎等职。

墓志铭全文如下:

诰授光禄大夫建威将军太子太保都察院都御史历城张公墓志铭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通议大夫,翰林院检讨,学部左丞、门下士海宁章撰文。

赐进士及第,诰授中宪大夫,赏加侍讲衔,前翰林院修撰,门下士肃宁刘春霖书丹。

赐同进士出身,诰授光 大夫,实 馆副总裁,法部右侍郎,世愚侄王 篆盖。

自来国家之大乱,必酝酿数十年而后成。士生其际,得位乘时, 跻卿列,宜若可以弭乱矣。乃居不能得政要之地,言不能靖变乱之谋,惟相与待尽而独完其节,此固国家之不幸,而大臣所尤痛心者。当咸、同、光、宣四朝之间,吾师历城□□张公即其人焉。公讳英麟,字振卿。曾祖奇洁,乾隆癸卯科武举,仕至梁山营都司;祖嘉谟,奎文阁典籍;父经,国学生;皆赠如公官。曾祖妣叶,继曾祖妣郑,祖妣姚,妣郭;皆赠一品夫人。公年而二十有一,举咸丰戊午本省乡试,同治乙丑成进士,戊辰散馆授编修。己已、丁外艰,哀毁逾恒,服阕,回京供职。甲戌春,奉旨在弘德殿行走。甫入值,即请假省亲归,则太夫人感病。遂得躬侍汤药,衣不解带者月余。旋丁母忧,哀毁如丧父,时且率家人迁居茔侧以居焉。夫弘德殿行走,师傅职也。以编检而膺命,又异数也。他人处之,震于殊宠,进退之际,不免有所依违。公则念切慈闱,闻母病耗即驰归,绝无瞻顾之心,识者谓公之著节即自此始矣。嗣是由编修历坊职,循资平进,至光绪戊申冬数十迁,而至都察院都御史。其间,简福建、云南乡试考官者各一,奉天府丞兼学政及顺天学政者各一,会试总裁者一,殿廷考试阅卷读卷大臣,靡役不与。公鉴别精省,得士为独盛。光绪、宣统两朝,两举轮讲之典,公先进《圣祖庭训格言讲义》,继进《资治通鉴讲义》,皆发明精义,比附近情,冀以诚意相感动“朝廷但循故事留览而已。w朝政自发、捻各匪平定后,同治初年,号称中兴。显皇后临朝,莫能为补养根本之计,而老臣宿将先后萎谢,外交失策,渐致内争。及乎宫闱变起,六龙西巡,尽弃列祖列宗之成制,曰变法图强,日立宪救国。当局惑于众论,茫然不知大祸之将临。公于朝议纷更之会,昌言成法具在,整顿可,更张不可。辛丑奔赴行在,下诏求言,独上力崇节俭一疏,皆救时对证之药石也,乃均置不察。于是改变官制之议定。公以吏部右侍郎授京旗蒙古副都统,旋晋都统。名曰:融化满汉,实则置之闲散也。最后始改官都察院都御史。国制大政在军机处,而风纪则在御史台,至严重之官也。特其时,锐意立宪,都察院正在议裁未裁之际。时有御史上疏,宜先白台长之说,公守祖制不允行。江御史直劾亲贵,回原衙门行走,又率台臣合疏留之,政府所心疾者也。宣统辛亥八月,武昌变作,改所谓立宪国,内阁遂饬都察院暨凡可奏事之臣,均不得奏事,于是都察院不裁而废。公官台长、遭千古非常之大变而不得一言,宜其归里,杜门不发一语。癸丑冬间,德宗奉安,匍匐至崇陵一痛哭也。公立朝四十余年,外和易,无所不容;内则耿介,有不可夺之节。升沈得失,绝不置怀。朝廷于公,礼意始终弗衰,凡诸赏赐恒与当事之王公大臣等例。回翔台省,望重位崇,而时势所趋与公所建白,一若水石之不相受。古所谓知而不知、遇而不遇者非耶?林居十有四年,每饭不忘皇室。壬戍,上大婚,竭诚报效银两,蒙赏御书“松柏长青”匾额。戊午乡举重逢,赏御书“艺林上瑞”。乙丑重宴琼林,赏御书“杏苑春长”,并加太子太保衔。闻命感激涕泣而不能已。节之初九日。不出户庭;无咎□日,不出户庭,知通塞也,此之谓矣。以乙丑冬十一月二十九日卒,年八十有八。卒之夕,惟以皇室为念,不及家事云。配孙夫人,有贤行,先于光绪十七年卒。侧室杨宜人。子二:元钧,孙夫人出,丁酉举人,内阁中书,壬子后侍隐不仕;元钫,杨宜人出。一品 生。孙二:方来,二品 生;方华,出嗣公犹子元恩,均元钧出。曾孙三:曾峻、曾⒃缇嚼闯觥6∶晁脑率赵峁诔俏鞫烀碜~西先茔。元钧以侍门下久属铭,不敢辞。敢举耳目所及、国家变乱之由,与公怀忠励节,久于位而不得行其志者,诠次之,备后史采录焉。铭日:

国运兴盛,凡夫从龙,及乎衰败,箕比无功。况复远臣,志不苟同;趋时为杰,持正者庸。朝廷宠锡,非不优崇;良药苦口,讳疾则穷。义不忍去,相与始终;晚节休休,李唐司空。松柏北向,鉴此孤忠。

丙寅冬邑人周志广镌石。

上一篇:朱麟应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