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雷(企业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30 22:56:56编辑:皮带君

张雷(企业家)的个人简介

张雷,男,当代著名建筑师。196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85年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建筑系本科毕业;1988年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瑞士苏黎世高工建筑系研究生毕业。曾任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南京大学建筑与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建筑设计与创作研究所所长,可持续乡土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个人简介

张雷建筑工作室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评选为2008年 全球十大设计先锋(Design Vanguard 2008)事务所;

混凝土缝之宅荣获《建筑评论(Architecture Review)》ar+d 国际青年建筑师最高奖荣誉提名;

张雷曾获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首批“设计大师”称号;曾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入围奖。

曾任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千叶技术大学、瑞士苏黎世高工等校客座教授、副教授、教师;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评审。

近年来设计作品在GA Document, Domus, Lotus, Architectural Design, Architectural Review, Architecture Record,Detail,Mark, Icon, Area, Oris, Space, 1u2019ARCA, Architecture Now ,Architecture Now Houses,Architecture Now Museums,100 Contemporary Houses等国际建筑杂志及刊物上广泛发表。

代表作品

南京大学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2003年)

南京金陵神学院大教堂方案(2005)

江苏省美术馆新馆国际竞赛方案(2005)

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时尚街区(2007年)

混凝土缝之宅(2007年)

诗人住宅 (2007年)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展览馆 (2007年)

青城山中国当代美术馆之方力钧美术馆 (2008年)

扬州三间院(2009年)

CIPEA四号住宅 (2011年)

郑州郑东新区规划展览馆(2011年)

西溪湿地三期工程艺术集合村J地块(2011年)

扬州科技馆(2013年)

深圳万科前海企业公馆(2013年)

南京万景园小教堂(2014年)

南京远洋国际中心(2015年)

浙江桐庐莪山及松阳陈家铺先锋书店(2015,2018)

桐庐云夕系列乡土艺术酒店(2015)

南京江宁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2016)

江西上饶三馆(规划馆、博物馆、城市档案馆)(2017)

郑州郑东新区龙湖CBD副中心C4-06,C4-15金融大厦(2018)

浙江海宁国际潮牌Stance生产研发区及艺术馆(2018)

江西景德镇丙丁柴窑工作室及展示馆(2018)

南京汤山博物馆温泉艺术酒店及工作室(2018)

山水文园集团南京溧水规划馆(2018)

云南腾冲玛御谷多功能文化中心(2018)

福州阳光城登云艺术中心(2018)

南京大学博物馆(2018)

建筑理念

一种方法:基本建筑

崇尚理性与强调逻辑性的空间关系,是张雷早期作品中的一种倾向。如江苏省地税大厦(1998年)、南通外国语学校学生宿舍(1999年) 等都表达出秩序和几何的规制。这与他接受东南大学传统建筑教育以及在瑞士进修期间受瑞士建筑影响密切相关。而1998年的洪灾对张雷的建筑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几个人自愿去南昌赈灾,当时大水冲走了房屋,政府只给了每户5000元的补助,这绵薄的经费如何给灾民造家?”这个疑惑与冲击让张雷重新开始思考建筑的意义。什么才是建筑?因为灾后重建与灾民造家,就是一个生活、需求与现实的问题,是很真实的关于生活空间的问题,早已非过往建筑学的专业原则与标准所能控制的。所以,1998 年的南昌灾后重建,是张雷设计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以致他后来非常关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就是做设计时,没有想专业方面的问题,是全然面对一个真实的生活状况,用最合理的方法来盖房子,符合现实,一种掌握当地人、事、物的条件的设计。”这样的想法开始在张雷的心中常驻。2001 年的南京大学陶园研究生宿舍,张雷考虑到当地气候因素与私密性,设计了阳台与使用木质百叶窗,既可通风又可达到私密遮蔽。这个非常基本的想法,反映出一种朴素的设计思考,回归到人生活的基本面,使得建筑与人发生关系。张雷当时提出“基本建筑”的说法,就在谈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

对于建筑的“基本”要求在张雷对于建筑材料的选取和运用中暗藏不表。在南京南画廊中,他使用了石棉瓦、铁锈门与杉木板,这些都是质朴的当地性材料。南京高淳诗人住宅张雷使用了红砖。原因是基地附近有烧制红砖的砖窑,每平方米成本不过800元。当砖成为建造的主角之后,砍半砖或是凸半砖的建构方式强化了材料在文化中的肌理表述。这种“基本”是对基本元素的驾驭,同时也是地域性的体现。按张雷的话说,正因为“基本建筑”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崇尚形式的简约及与环境的协调,也因而在无形中实现了对环境,对自然的尊重。

一种态度:对立统一

“刚开始的时候,设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建立秩序的过程。我一直认为所谓概念、想象、设计能力等,其实是一种控制的能力。”张雷认为建筑的问题是可以被分析的。他总是在寻求最简单、最直接的答案。“这不是风格,而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建筑师以理性的方式对事物做出感性的回应。“我喜欢那种能够感动我的建筑,至少是触动。而有些作品是冰冷的,是纯粹的解决方案(pure solution),是纯粹的机器(pure machine)。”在张雷的建筑思维当中,这种感动的产生关键在于“对立统一”。西方思维强调理性,非黑即白。“但中国不是,能够把一个完全对立的东西,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

对立统一,是张雷多年来总结的设计思想,是手法、是态度、也是哲学观,来源于他对于东方智慧的参悟。方圆、内外、深浅、多少、正反、因果、聚散、空盈……张雷试图找寻出对立的关键词,并企图把它们运用到设计中。“我希望能够从建筑中把这种神态表现出来。我把这种对立与统一称为:简单的复杂性,熟悉的陌生感。例如位于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混凝土缝之宅,就是新与旧的对立统一,“这是个很现代的房子,我的协调方式反而是把现代的玩意儿放在古老的历史街区中。新旧的差异反能更好地凸现老房子的价值。非但没有破坏历史文化价值,反而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相互映衬,这就是最好的协调。”

一种理想:人本建筑

因身兼教师和建筑师的双重身份,张雷有其他建筑师难得的理论建树。“简单的复杂性,熟悉的陌生感”;“因地制宜,一针见血,对立统一”,诸如此类的辩证观点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不绝于耳。如今张雷在“基本建筑”基础上,提出了“人本建筑”,是他批判性地应对中国社会现实及建筑学理论思考的新的探索。

2009年设计郑州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张雷探索了一个议题:公共建筑如何具有公共性。“我每次到巴黎,总会去蓬皮杜艺术中心,那里外面有广场,有人画画、弹琴,里面有咖啡馆、电影院、艺术品商店,它成了城市的客厅。而中国城市的公共建筑讲究标志性,喜欢英雄主义、纪念碑式的庄重,与市民生活是脱离的。”我在郑东新区城市规划展览馆设计中,着力体现了建筑的公共性,入口对着街角,表示着开放性的特征;强调公共动线的流畅,展厅不开放的时候,人们也可以从室外一直走到屋顶。”

扬州广福花园拆迁小区的设计则体现的是人文关怀。“我们重点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尊重和延续传统习俗。这个项目的安置对象原先都是郊区的农民,习惯在户外院子里搭棚子操办红白喜事、院子里晒衣服、在绿地里种菜……但我们希望寻找合适的方式让他们既有空间延续习俗,又不对环境产生影响;二是千方百计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拆迁安置小区大部分住的是老年人,他们基本不呆在家,喜欢串门,所以要为他们设计更适宜的公共空间。而且老年人辨识能力、行动能力较差,在细节设计中都要考虑;三是千方百计降低生活成本。18层的房子通常因屋顶不够大无法家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但我们考虑到房子的均好性,把18层楼的房顶加大,让每家都用上太阳能,既节能又省钱;四是发挥社区组织作用。这种小区物业费通常收不上来,没有哪家物业公司愿意管,所以很可能会让原来的村民小组来管理小区,我们的设计就要考虑这些问题并最大化地予以配合。”

在张雷眼中,拆迁拆的不单是房子,实际上拆的是社区,拆的是邻里关系。“所以我们的中心思想就是重建社区。让从老的小区到新的安置房里的居民,能够还有社区归属感。”

个人荣誉

2016年 “万景园小教堂”加拿大木业协会国际木构建筑设计优秀奖

2016年 张雷教授荣获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实践成就大奖入围奖

2013年“混凝土缝之宅”荣获首届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金奖

2012年 张雷教授荣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s)提名

2011年张雷教授荣获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设计大师”

2009年 张雷教授获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有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

2008年 张雷建筑工作室被美国《建筑实录(Architecture Record)》评选为2008年全球十大设计先锋

(Design Vanguard 2008)事务所

2008年“混凝土缝之宅”荣获英国《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ar+d国际青年建筑师最高奖荣誉提名;

2008年 “诗人住宅”第四届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2004年 “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荣获首届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2年 “南大陶园02幢研究生宿舍” 荣获首届WA中国建筑奖优胜奖

主要参展

2001年 柏林Aedes画廊“土木”中国新建筑展 (德国柏林)

2002年 上海“土木回家”中国新一代建筑展(上海)

2003年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巴黎)

2003年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南京)

2003年 中国当代建筑展(德国杜塞尔多夫)

2004年 东西南北-中国青年建筑师的当代性(法国波尔多)

2004年 状态-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8人展(北京)

2005年帕尔马建筑节“建筑-富裕与贫困”(意大利帕尔马)

2005年 深圳城市与建筑双年展(深圳)

2006年 米兰技术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传统与转换”(意大利米兰)

2006年 荷兰建筑协会“中国当代建筑展”(荷兰鹿特丹)

2007年 首届香港建筑双年展(香港)

2008年 中国建筑:五个项目/五个故事(美国纽约)

2008年 法国建筑与文化遗产之城“中国当代建筑展”(法国巴黎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8年 东京设计中心“传统和高科技”19位国际建筑师作品邀请展(日本东京)

2010年 东风-中国新建筑2000-2010 (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

2011年 成都双年展国际设计展特别项目《文学中的建筑》(成都)

2011年 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意大利罗马)

2016年 中澳设计研究对话展(澳大利亚墨尔本)

2018年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学术专著

张雷设计作品专辑:

《现代之后――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专辑》城市/环境/设计 杂志社 2015

《当代建筑师系列―张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世界建筑》201104 张雷 材料意志 2011

《A+U建筑与都市 中文版08:04》张雷 温故知新 2008

《基本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A+C设计表现》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设计作品发表于中国当代建筑研究专著:

《MADE IN CHINA-NEUE CHINESISCHE ARCHITEKTUR》

《BUILDING A REVOLUTION-Chinese Architecture Since 1980》

《ON THE EDGE-TEN ARCHITECTS FROM CHINA》

《CHINA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IN CHINA》

《TU MU-YOUNG ARCHITECTURE OF CHINA》

上一篇:张曼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