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张经辰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29 12:13:39编辑:皮带君

张经辰的个人简介

张经辰,男,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10月11日出生在禄丰县妥安乡琅井村。1917年,张经辰从琅井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昆明省立第一中学。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下,他投入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代理书记。

基本内容

1923年,张经辰通过在昆明开盐铺的三叔张绍和资助,到省外求学,先到南京、上海补习功课,次年考入南满医科大学。他一心想着解除民众疾苦,立志学医,走医学救国的道路。后来他逐渐认识到医学解救不了中国,只有革命才有出路,便毅然放弃学医,于1925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在李大钊、王德三等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张经辰的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很快,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开始后,“新滇社”主要领导人南下广州,张经辰担任了“新滇社”北京支部负责人。历任北大学生会文书股、宣传股主任。1926年暑假前,张经辰担任了北大党支部书记,积极领导北大进步力量进行革命斗争。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经辰在北京处境危险。即在年底与杨一波等人南下到上海等地,与中共江苏省委和上海市委取得联系,转入地下工作。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派他们到苏联中山大学留学。他先学军事,后改学政治。1928年,云南省临时省委书记王德三同志到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向中央反映云南省委急需干部。不久,经中央批准,张经辰于1929年春提前回国,分配回云南工作,被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委员、宣传部长。张经辰回云南后,党在云南的地下组织正处于危险境地。地下党的主要领导人相继被害,白色恐怖笼罩全省。王德三同志被迫离开省委,转移到农村。鉴于张经辰回国不久,没有暴露,党组织决定他留在昆明,代理省委书记,继续领导地下斗争。面对险恶的处境和神圣的使命,他毅然肩负重任和敌人展开了机智勇敢的较量。他负责编辑党的地下刊物《斗争》,揭露了反动派的罪行,宣传发动了群众。他置身险境,不畏强暴,舍身忘我,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1930年夏,云南地下党遭到很大破坏,党组织希望张经辰离开昆明避一下,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到陆良县的三岔河、旧州、马街一带,对武装斗争作了部署安排,积极准备暴动。1930年9月,张经辰代表云南省委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考虑到云南形势的险恶,党组织要他不再回云南。为了尽快地将中央的指示传达下去,他仍不避艰险于同年10月绕道九龙、香港回到云南。回云南不久,因叛徒出卖,于11月不幸被捕。入狱后,敌人多次军法会审,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但丝毫动摇不了他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坚强信念,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敌人恼羞成怒,于1930年12月31目,将张经辰和王德三、李国柱、吴澄等同志杀害于昆明西郊。张经辰牺牲时年仅27岁。

1996年3月,中共禄丰县委党史征研室根据州政协委员提案要求,经请示县委,拟在县城星宿公园建烈士纪念碑及铜像,在方案拟定后,正在准备的过程中,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文,严格控制修建已故领导人纪念设施,因而暂停兴建。2002年11月,滇北地委老同志王元昌及在盐兴工作过的李英、赵嘉明、莫言功等人向禄丰县委递交了一份申请,要求修复张经辰的故居,作为纪念馆,建成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此同时,李英等人也把修复申请和修复计划上报到州委。州委答复,修复故居涉及到好几户搬迁户的问题,缓后一步。得到州委的答复后,他们又决定在革命烈士故乡琅井希望小学校园内兴建张经辰烈士塑像和纪念碑。于2003年7月20日正式开工修建。工程得到省、州、县党委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县委成立了纪念张经辰诞辰百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由县委分管党史工作的副书记任组长,有党史部门参加的相关单位为成员组成工作组,开展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2003年10月11日举行了纪念大会和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纪念碑修建于琅井小学内,工程由碑主体“红山”、园内绿化、围墙、大门及附属设施组成。自成一园,取名“归园”,寓意烈士英灵魂归故里。入园,一甬道与“红山”相连,两旁空地植佳木花卉;红山,寓意红色江山;红山自上而下镶党徽、张经辰塑像、左为张经辰名,右为其简介。红山前为一平台,设阶三级;平台左旁立张经辰碑文、右旁为首批捐资名单。

上一篇:张祖台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