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朱伟(画家)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29 06:30:13编辑:皮带君

朱伟(画家)的个人简介

朱伟1966年出生于北京,先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就读。他是为数不多的使用传统的水墨画解释中国社会现实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从1993年起,朱伟已连续以水墨画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展览。

他的创作以水墨画为主,他同时也创造了许多雕塑和版画。对现代中国人生活现实的把握是他的艺术的核心。

朱伟的水墨画有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的品质,总是能够以他自己独特的视角悄悄变换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观点,自由地穿越童年梦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虽使用的是传统媒介,但他独辟蹊径而自成一体。其笔下人物除自嘲的疑虑,家常、荒谬、麻木的熟悉气味外,更传达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而温暖的人性光芒。朱伟被称为“第一位将工笔画手法引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

人物履历

朱伟出身于军人家庭,1982年应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于爱好艺术并展现出绘画方面的天赋,他被解放军艺术学院招收入学。为筹措学费及生活费,他的求学期常处于身无分文的状态。

学校训练既严苛又乏味。其中一项训练是将纸折成状如笔管的空心纸卷,以其尖端蘸墨,悬肘习画直线和圆圈,一练便是好几个小时。与毛笔相比,纸卷更不易把握力道,要想画得线条匀停,描画者须付出数倍定力。同时,军队里的严厉氛围也催生了白日梦,创造出一个幻想世界。当朱伟刚刚开始作画时,数十年与军队的关联使他笔下常常出现军人和官员的形象,时常出现的还有那些令人头昏脑胀的沉闷会议。

1989年,朱伟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那年他被指派画他并不喜好的东西,于是他毅然离开军队,就学于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电影美术。

1993年在广州艺术博览会上,朱伟被海外画廊发掘,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签约画廊的艺术家之一。当时的他们意味着艺术行业一个新的更专业时代的来临。职业化的艺术家是未来美好生活的先行者和试验品,“在野”艺术家朱伟就此多了一些传奇色彩,也就此多了客观之心,跳出生存之外理智的观察社会和艺术。

很多人认为朱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从早期的海外成名,到在目 前西方语境掌控的当代艺术环境下的创作,他不做丝毫妥协。也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位“不断探索的艺术家,严肃但充满睿智与幽默的思考者和勤奋的实践者。”在这种种解读背后,是朱伟坚持了近30年的水墨之路。曾有媒体问朱伟为什么要画水墨,他开玩笑地回答说是因为宣纸便宜、颜料耐用。“对朱伟来说,传统水墨文化并不构成与当代艺术的对立,只是要求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每种文化都有自己输出和影响世界的方式,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当代水墨画要远胜于当代油画,因为它具有不同的载体和源远流长的文化。”

艺术评价

朱伟是第一位将工笔画手法引进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在水墨、版画、雕塑等领域都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十五年前,当大量的中国新锐艺术家用油画来做“政治波普”和“讽刺现实主义”作品时,他便开始探索传统的工笔画来表现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活的可能性,完成了代表性的作品系列。他的作品反映了他作为六十年代出生于北京的军人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对政治激流中的人性的思考。他的作品已经与传统的工笔水墨画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但在设色、勾勒、晕染等技术层面保持了基本的特征。他作品的传统语言与当代政治生活图景之间的反差使作品获得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我观赏过朱伟不少作品,发觉各种各样的题材对他来说仅仅是表达的轮廓,他对人的生活状态的把握才是他作品的内核。不管是他那些外表看来带有“政治”色彩的作品,还是那些个人经验化的作品,从根本上看,一条主线是贯穿始终的。

他的作品表达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个人感受,并升华为普遍的“人性”。

在早期作品系列中,朱伟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对革命时代的印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人物的表情中有纯真与虔诚,无辜与无助相混合的感觉,仿佛在用孩子的童贞的眼光,刻画了大人们严肃而凝重并充满焦虑的表情。所以,不同于概念化和口号式的当代作品,朱伟的作品传达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真实的而温暖的人性光芒。

朱伟二十一世纪初的作品,如《开春图》,呈现出的是古色古香的面貌,对画作表面的水洗以及进一步处理使颜色褪变得更为微妙:古董般斑驳皲裂的表面,别具一格的皴纹和深度。出于同样的原因,他创作的步调也相当缓慢,令人回想起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十日画一松,五日画一石”。这句诗同样也能用于朱伟对材料和构图的准备。

可以说,朱伟画中人物显著的特点就是“怪”。这种怪诞颇受人喜爱,就好像中国文人以珍爱和收藏怪石、老根及其他物件为乐趣一样。与经常为自己的任务设定和绘制复杂背景的陈洪绶不同的是,朱伟倾向于在人物本身,甚至常常在人物面部归零,这种方式很像电影的特写镜头。所以,朱伟敦实的人物形象就难免表现出变形的块状特点。朱伟画中的人物嘴唇肥大,下颚宽厚,额头方正,足以引起观者的怜悯之情:他们看上去茫然若失,同其所处环境没什么关系。他的最新系列画作《隔江山色》、《水墨研究课徒》、《人物研究》都是单人半身像。这些人物的特点本质上仍然保持着“怪”的特征,却达到淡然的状态,极具吸引力又难以捉摸,又可以称为“中性”。

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在其著作《平淡颂:从中国思想和美学出发》中提到,淡的观念不仅成为多个中国哲学分支的基础,它同时也是在不同时期,音乐、诗歌和绘画所要求的品质。朱伟的绘画生涯体现出他对元代绘画的浓厚兴趣,在那个朝代,淡然意味着最高的艺术成就。元代院体派画家倪瓒的山水画,是绘画中淡的概念典型的表现――画家摒弃了任何多余的暗示,墨色变动极少,没有夸张的笔触,集平静的极简主义与重复式构图于一体。淡然,或如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1915-1980年)所说的“中性”,其价值存在于一种随时转换的中性状态之中。它可以变成这个东西也可以变成那个东西:一旦“中性”明确地倒向了确定的某种状态时,巨大的潜力也就消失殆尽了。谈及瑞士符号语言学家费尔迪南?索绪尔(1857-1913年)的著作,罗兰?巴特认为:“范式是意义的源泉,哪里有意义哪里就有范式,哪里有范式(反之)哪里就有意义,简言之:意义依赖冲突(两个名词中要选定一个),所有的冲突都会生成意义:选择一个而否定另一个,是为有意义、为制造意义并供人使用而做的牺牲。”“中性”是全部“击败范式”或“困扰范式”的东西。

对于朱伟来说,毅然远离仿真感和情感剧而追求“中性”,确实是迈出了一大步。朱伟在把人物画推向绝对淡然状态的方面是独一无二的。如果那些与志趣相投的小圈子里的人共享价值观的14世纪山水画家都很难达到淡然的境界,那么对于21世纪的人物画家来说,无疑难度大多了。这不仅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普遍对刺激和轰动效应上瘾了的年代,还因为,画家必须从他的主题――一个像或不像自己的人物中――获得更多人们对自己的投入。

最后我们会发现,对古代绘画大师这样一种态度的借鉴――即元代追求淡然的理想――比对图像或笔法本身的引用更有意义。将元代的朴素植入喧嚣的当代需要极大的智慧。

朱伟作品中淡泊而凝重的品质是人们不由得产生这样的观感,这种品质保持了物质的初始状态的强度和活力,同时深刻地烙印着我们这一时代的沉重印记。

深入到朱伟的作品中去,我们将会发现他切入生活本质的强烈力度,他抓住社会现实内在、稳定的性格而不被多变的表面现象所牵制,他的作品是揭露、讽刺和抨击,更是关照、同情和体验。在引述、描摹和概括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深厚的修养和极大的穿透力,并且倾注了深厚的情感。色彩,形体,表述,都直接地服务于艺术家情感经验的表达。观者凭借品位浸透着画家情绪的笔迹、墨色,被引导着聆听现场的原声,而朱伟通过将这些材料演绎和制作,将其一一保存为标志时代的人性的见证。

论绘画

由于当代艺术这趟火车不是从自家开出来的,艺术家、批评家、艺术二道贩子等等等等,大家摸不着头绪,只能玩当年打日本鬼子时铁道游击队那手,人人手里都拿着耙子,只要火车开过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抡圆了就是几耙子,划拉多少算多少。

中国当代艺术东拼西凑,如今也跟头把式的拼凑齐全,西方那边有的行当我们也一一对应。进入二十世纪,西方当代艺术也在急速向前发展,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流行什么我们始终无法想象甚至束手无策。这也许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悲哀。

部分展览

“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湖北美术馆

意中艺术双年展意大利蒙扎皇家庄园

当代工笔五人联展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新疆双年展 新疆国际展览中心

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面对面艺术大展”以色列特拉维夫美术馆

朱伟作品展 日本东京Tobin Ohashi画廊

“Roundabout”新西兰惠灵顿美术馆

瑞信.2010今日艺术奖入围作品展 北京今日美术馆

“传统与转型:近期馆藏中国艺术品展”美国威廉姆斯大学美术馆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中国国家会议中心

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北京-哈瓦那――中国当代艺术展”古巴国家美术馆

中国当代名家版画展台北陈绫蕙当代空间

“水色”北京今日美术馆

“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南弗罗里达大学Melvin画廊

“朱伟作品展” Tobin Ohashi画廊 日本东京

朱伟水墨册页展798程昕东国际艺术空间

“今天的中国”比利时皇家博物馆

“北京-雅典来自中国的当代艺术” 希腊国家艺术中心

“中国,超越社会主义下的现实主义”韩国朝鲜日报美术馆

朱伟作品展 比利时布鲁塞尔J.BASTIEN ART画廊

中国当代社会艺术展俄罗斯特列恰可夫国家美术馆

中国水墨文献展(1976-2006) 南京博物院

“评论家的抉择:中国艺术展”美国马萨诸塞州Art Complex博物馆

“看不见的风景:近期馆藏展”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寓?言”当代艺术展 杭州

世界摇滚乐五十周年视觉艺术展意大利罗马美术馆

朱伟版画展 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

“思考的粮食”艺术展 美国纽约Islip美术馆

“巴黎-北京”中国当代艺术展 法国巴黎皮尔.卡丹艺术中心

中国艺术三年展广东美术馆

朱伟作品展 香港Plum Blossoms画廊

出版物

画册:《北京故事》(Plum Blossoms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香港、新加坡出版)、《中国日记》(Plum Blossoms国际有限公司1996年香港、新加坡出版)、《梦游手记》(Plum Blossoms国际有限公司1998年香港、新加坡出版)、《朱伟日记》(Plum Blossoms国际有限公司2000年香港、新加坡、纽约出版)、《新二刻拍案惊奇》(新加坡泰勒版画研究院2005年新加坡出版)、《朱伟》(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朱伟》(比利时J.Bastien画廊2007年比利时出版)、《朱伟水墨册页1998-2008》(Plum Blossoms国际有限公司2008年香港出版)、《朱伟》(韩国Simyo画廊2011年首尔出版)、《朱伟作品1988-2012》(中国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13年出版)等等。

谈话集:《迷上当代艺术的20个人》(四川出版集团及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年出版)、《艺术家.对谈录- -对话中的当代中国艺术史》(新星出版社2010年出版)。

文集:《走在时间的后头》(今日美术馆出版社2013年出版)。

媒体报导

《Orientations》(1994年2月)、《亚太艺术Art Asia Pacific》(1994年春季刊)、《亚洲艺术新闻Asian Art News》(1995年3/4月刊)、美国《读者文摘》(1996年8月)、《亚洲艺术新闻》(1996年7/8月、1996年9/10月刊)、《时代周刊》(1997年9月)、《时代周刊》(1999年8月)、CNN(2000年)、英国《亚洲艺术报》(2001年1月、2001年4月)、《纽约时报》(2001年3月)、《时代周刊》(2002年11月)、《亚洲艺术新闻》(2004年1/2月)、《南华早报》(2004年5月)、《亚洲艺术新闻》(2005年5/6月)、《国际先驱导报》(2005年12月)、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刊《宝藏》(2005年秋季刊)、《时代周刊》(2006年11月)等。

作品欣赏

朱伟作品:

上一篇:汁湘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