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征军(爱国诗人)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27 00:36:45编辑:皮带君

征军(爱国诗人)的个人简介

琼籍抗日爱国诗人征军,原名施继仕,1912年出生于海南琼山,1932年参加中国诗歌会及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赴日本留学。七七事变后回国,投入抗日救亡工作,编辑《高射 炮》诗刊,著有诗集《蒙古的少女》、《红萝卜》和长诗《小红痣》等,被当时文艺界称为“中国最有希望的诗人之一”。征军于1946在香港病逝。

人生经历

青少年时期

1913年3月17日,征军出生于海南一个海边村庄―――琼山成美村(现属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征军的少年时代,正是大革命的浪潮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年代。自幼立志追求自由、民主的征军,受到革命形势的影响,幼小的心灵便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叔父施进定对征军的成长产生过重要影响。大革命时期,施进定是国民革命军的一位军官,活动在大革命的策源地广州。施进定回到海南时,年少的征军经常依偎在叔父怀里,倾听叔父为他讲述战争故事。征军读完小学14岁那年,便跟随叔父到广州,进入知用中学读书。中学时,征军是班上非常活跃的文学爱好者,校刊上经常有他写的诗歌。

1927年4月,反动派向革命者举起了屠刀,白色恐怖笼罩着南粤大地。征军回到家乡,才知道少年时的十几位同学已无辜惨遭杀害。他最好的同学王开广被敌人开膛挖心,令征军无比悲愤。少年时代的见闻,在征军的内心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加入左联

1932年秋,征军中学毕业时,遵照父亲和叔父的意愿,考入了上海法学院。但在法学院,征军的兴趣与爱好仍然是文学。这个时期,由鲁迅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各高校青年学生中积极活动,发展了一批新成员。思想进步又热爱文学的征军,幸运地被“左联”吸收为新成员。

加入“左联”后,征军如鱼得水。他接触了许多文化名人和革命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征军的思想受到深刻的洗礼。他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勤奋写诗,以巨大的热情投身于鲁迅所倡导的文艺大众化的各种活动。“征军”的笔名便是在这时候开始使用。他和蒲风、穆木天等一批进步青年组建了中国诗歌会,编辑出版诗刊《新诗歌》。“那时候,他还是一位少年,可见他思想的清新和积极的追求精神。”著名诗人吕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说。

大学的学习使征军更加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日本留学

1935年,征军和几位热血青年商量好一起去日本留学。虽然由于父亲生意亏损,征军一家的生活陷入困境,但他的家人为他的求学欲和进取精神所感动,东挪西借,终于凑足一笔费用。1935年秋季,征军进入东京的日本大学深造。

在日本,征军迅速和“左联”东京分盟取得了联系。他积极参与“左联”东京分盟的各种活动,编辑出版分盟所属的《东流》、《诗歌》杂志。凭借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加上学习外国的表现技巧,征军的创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留学期间,征军非常关心国内抗日爱国运动的动向,积极投身于东京留日学生的爱国活动,强烈的爱国思想,体现在他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诗歌中。他的第一本诗集《蒙古的少女》中的十五首诗,大部分是这一时期写的。

回国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征军意识到,只有回到祖国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一个星期后,征军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征军迅速投入文化界紧张的抗日救亡工作,参加上海留日学生的抗日宣传和募捐慰问等活动,并以笔为枪,创作大量诗歌为抗日救国呐喊。“让诗人的声音像高射炮一样响亮”,这是郭沫若为诗刊《高射炮》命名时说的一句话。征军是诗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无论是写作还是编辑,都倾注了火一样的爱国热情。

离开上海

1938年初,征军因病离开上海,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疗养。此次回琼,征军得以结识了琼崖女杰刘秋菊,并搜集了这位传奇式女英雄的许多材料,这为他日后长诗《小红痣》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故乡度过一段时间后,征军得知上海文化界的许多朋友已聚集在广州。征军再次告别家乡来到广州,加入了中国诗坛社。这是广州文化界组织的进步文化团体,出版刊物《中国诗坛》。征军和陈残云、黄宁婴等人一起,编辑出版《中国诗坛》,发表抗日诗歌,宣传抗日救亡。在穗期间,征军收集整理了此前的诗作,经过一番筛选,于1938年5月30日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蒙古的少女》。

1938年底,日寇占领广州。征军随广州文化界的朋友一起,撤退到尚无战事的香港。

转战香港

他同到港的诗友一起策划,使《中国诗刊》得以复刊,重新燃起抗日宣传的烈火。但诗刊在香港仅出了三期,就被当局取缔,被迫停刊。

1939年2月,日军侵占海南岛。征军听到消息后,内心极为不安,他四处打听家人的消息。不久得知,他的妻子带着大女儿和儿子在逃难湛江途中被日寇杀害,老母亲也因此悲愤身亡。他的大姐也因不愿受日本兵的蹂躏而惨遭杀害。但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征军沉沦,性格刚强的他擦干眼泪,将对敌人的仇恨化作一行行诗歌,向敌人的罪行发出强烈的声讨。

转战广西

由于环境日趋恶化,1940年夏天,征军从香港辗转来到广西桂林。为解决生计问题,征军不久后谋到了一个教书的职位。征军在教学之余不辍诗作,1942年9月,他的第二本诗集《红萝卜》由桂林诗出版社编纂出版。

嫉恶如仇的性格,使征军看不惯学校一些人的专横跋扈。当征军看到一名校工遭到无理缚殴时,他当场站出来指责学校领导,并愤而辞职。在桂林,征军几易工作,均不如意。但他在诗歌创作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他潜心创作,写出了反映刘秋菊革命传奇经历的长诗《小红痣》,全诗共有1498行。

在桂林期间,征军曾和朋友一起费尽苦心筹备成立作者出版合作社,但最终被国民党当局拒绝登记。1946年1月,征军离开广西返回广州,和朋友一起到处奔走,筹办出版社,筹办刊物,但都以失败告终。多次碰壁之后,身心疲惫的他又抱着希望来到香港。

因病去世

但到达香港不久,征军染身多年的肺病转重,于3月17日在医院逝世,享年仅33岁。

“我们将来不回上海,到苏区去。”征军的第二任妻子吕明在写给施继援的信中说,临终前,征军不断提及这句话。但他的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

人物评价

1.征军离开我们已有64年了,但他的名字不会被人们遗忘,他的诗章也将永远熠熠生辉。――施继援

2.“生命太短暂了,这多少有点遗憾,但毕竟有着彗星一般的耀眼。”“征军是不朽的。”――谢冕

3.征军的诗是我国现代文学宝库中一份值得珍视的财富,征军是海南在中国现代惟一一名全国有影响的诗人――海南大学教授王春煜

4.他以短暂的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给中国新诗史留下了长远的记忆。他的生命之诗,以惊人的光芒划过中国流血的天空,而后沉重地消失。当代卓越的诗评家谢冕这样评价琼籍“左联”诗人征军。

作品

主要作品

《旅人》、《蒙古的少女》、《红萝卜》、《小红痣》

名言摘录

“你携着破旧的箧笈/以跋涉的旅人啊!/休问这悠长的旅程多远/走吧!” ―――征军 《旅人》

上一篇:猪野广树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