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朱绪常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21 08:31:34编辑:皮带君

朱绪常的个人简介

朱绪常,山东潍坊市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山东省文化厅《戏剧丛刊》社美术副编审。兼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名人事业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简介

朱绪常,山东潍坊市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山东省文化厅《戏剧丛刊》社 美术副编审。兼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名人事业促进会、书画委员会委员,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荣誉理事。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艺术经历

自幼酷爱书画,中学时期由著名画家张建时,徐培基开蒙、奠定了良好基础。大学期间、受教于著名书画家、教授于希宁、柳子谷、关友声、黑伯龙、张鹤云、王企华、张彦青诸先生。其秉性耿直、刻苦勤奋、博学多识。三十年来,于编辑工作之余,专攻花鸟画。其作品注重笔墨传统的继承与现代审美意识表现的创新,题材广泛,格调清雅,尤以画梅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展览并见诸报刊,还发表美术理论,评论文章十余篇,专著《中国画的题款艺术》(合作)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作品被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等地的社团与友人收藏。其艺术简历及作品除有关新闻媒界报导外,还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现代中日美术通鉴》、《中国摄影家大辞典》及香港国际交流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

评论文章

丹青何须人尽知――记著名中国书画家朱绪常先生

――杨宇全

我与朱绪常先生同为昌潍老乡,先生长我廿余岁,应该说是我的师友加乡亲。说来好笑同住一院 数年,很长时间我竟不知此君是位丹青妙手,后来一本《中国画的题款艺术》,让我这“后生小子”不得不刮目相看。其实,对书画艺术绪常先生少时即情有独钟。他的故乡是有着悠久书画传统的潍县,那里曾出过许多水平都很高的书画家。良好的书画氛围,加之天资颖悟,在当地书画名家徐培基、张建时的悉心启蒙指导下,他由爱好到痴迷乃至乐而忘返。但真正在书画王国里“登堂入室”,则是他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以后的事了。四年的科班学习不仅使他系统地研习了画理与技法,而且还得到了海右名家于希宁、柳子谷、王企华、张彦青诸先生的嫡传,老师们的为人治学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毕业后他曾在省出版社、博物馆等单位工作过,后调入省文化厅主办的《戏剧丛刊》社“为他人做嫁衣”至今。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艺”消得人憔悴,眼见得许多同学,校友一个个名声大噪,绪常先生却心定神闲“依然故我”,其实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尽管学院派出身,步入社会后他却是一个地道的“业余画家”。所谓“业余”并非说他书画水平业余,而是指他的绘画创作与研究一直是在工作之余进行的。试想,假如开始他就专职从事绘画专业,现在肯定又是另一景象。然而他就是这样,数十年如一日,一边爱岗敬业,一边笔耕墨耘。由于经年累月做编辑工作,他在出版专业上亦成绩颇佳,曾先后三次获得省级装帧艺术、版面设计二等奖。

其实作为编辑家与画家的朱绪常先生与我所认识的许多画家相比,有着很多属于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在过去丹青绘事本是言志畅情、养性修德乃至自娱娱人之艺,功利性并不十分重视。可眼下在市经济的狂风巨澜中,仿佛一夜之间“大彻大悟”的书画家们大都疲于赶场,忙于有偿笔会,而我了解的绪常先生却是收放自如、宠辱不惊。即便是应邀“赴会”,也是以“艺”为主,得失不计。正是这种轻松的心态,使他手下所出之作,都是婉约精致、清雅可人,绝无应酬之嫌。其次,绪常先生是一个才艺多多之人。人常说“一通百通、百通一通”、“艺多不压身”,他早年从事过新闻、文物及舞台摄影工作,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千余幅,并总结实践,发表摄影理论文章20余篇。同时他对戏剧艺术也造诣颇深,编务之余,他还撰写有关戏剧文章10余篇,并时有获奖。所有这些从美术、大艺术乃至大文化视角来看,对提升他的画艺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近年来书画界浮躁成风。“书画热”的急剧升温,达官显贵的附庸风雅,画贩子的无序炒作,“宠坏了”不少书画家,也“造就”了某些“投机画家”,几人坐得冷板凳?绪常先生则不然,绘事之佘,他还将笔触伸向美术理论领域,且时有佳篇见诸报端。他与人合作的专著《中国画的题款艺术》,便是他数年之心血结晶。1997年12月省美术馆举办个展,是他数十年丹青之功的一次展示,也使世人对他的艺

术成就不仅被诸多新闻媒体报导或评价,而且还载入国内外30余部大型典籍与辞书中。

丹青何须人尽知。绘事与作学问一样,亦是寂寞之道。如果没有黄秋园生前的落寞,也许就不会为后人留下这么多的佳作;如果没有齐白石60岁以后“衰手变法”,自然没有齐派艺术的日后辉煌。再过数年绪常先生就步入耳顺之年了。丹青不知老将至,最美莫过夕阳红,或许花甲之后才是绪常先生“新生活”的开始呢。(作者系艺术评论家,杭州市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张秀琴(艺术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