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简历网 > 简历 >

朱丕烈

来源:求职简历网时间:2023-12-18 13:55:03编辑:皮带君

朱丕烈的个人简介

朱丕烈,字正威,又字振岩,号绣叔。清朝康熙58年(1719年)出生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北门的兰玉堂。少年时,在本县郑筠庭先生门下求学,于乾隆13年(1748年)经殿试中了二甲进士。在他的一生中,先后在朝廷中担任过礼部主事、仪制司主...

基本内容

朱丕烈,字正威,又字振岩,号绣叔。清朝康熙58年(1719年)出生于海盐县城武原镇北门的兰玉堂。少年时,在本县郑筠庭先生门下求学,于乾隆13年(1748年)经殿试中了二甲进士。在他的一生中,先后在朝廷中担任过礼部主事、仪制司主事、仪制司员外郎、礼部则例馆提调、御史、礼部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顺天乡试监试官、礼科给事中、江南乡试主考官、殿试监试、朝考监试、淮扬漕务巡视、江南道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湖北学政、工科掌印给事中等一系列官职。为官期间,由于他恪尽职守,颇得乾隆皇帝的器重。故于乾隆32年(1767年),48岁的朱丕烈受皇上委派,作为巡视台湾监察御史(巡视台湾监察御史为从五品文官,就官品而言,比台湾道道员的正四品要低,不过因为是皇上钦命特派,官小而权重。他可以对台湾道所属的违法官吏进行弹劾,也可由皇帝赋予直接审判台湾道所属行政官员的权利,同时还可在巡视过程中,对台湾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朝廷。)前往孤悬海外的台湾道(当时属福建省管辖)巡查视察,以示朝廷对台湾百姓的关怀。乾隆皇帝对朱丕烈这次巡视台湾一事甚为重视。虽朱丕烈当时并非朝中一品大员,但皇上赐他穿戴绣有麒麟、蟒蛇的一品官服,并赏予他的随从人员七品顶戴,借此来提高他出行的威仪。

1767年10月,朱丕烈及其随从从福州乘船出海,向东南方向航行,来到当时台湾府府治所在地台南,受到当时台湾道道员张E,台湾知府的邹应元(字清源,号鹤山,江苏省金匮县人)、台湾海防同知鲁楷(号柏齐,浙江省会稽人)等地方官员的欢迎。在台南府城稍事休息后,便开始了巡视台湾的公务。他于10月中旬起,向北首先巡视了位于台湾中部的一厅二县,并视察了当地的仓库、军营,后折返台南府城,从12月初1日起巡视台湾南部一带。他先经二层溪抵达凤山县(即现在的高雄市高雄县)的沿海一带,再从凤山县的阿猴社、塔楼社转道罗汉门,又重返台南府城。由于当时台湾与大陆海峡相隔,往来不便。在岛上居住的百姓仅数十万人,除少数是从福建、广东迁居于此的大陆移民外,大多为当地的土著少数民族,其中又以高山族为主。因此民风强悍,文风不盛,不重视耕读,还有少数人还与荷兰等外国人勾结作乱,不遵守朝廷法度。故朱丕烈在台湾巡视所到之处,一方面宣扬了大清朝廷的国力、威望和德行,以顺从和叛逆的不同后果来警告当地民众自身行为的祸福。同时他又在台湾创办了多所学校,以教育来振兴文风士气,促进当地民众教化。同时朱丕烈针对台湾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农业不发达的状况,他又大力倡导改造环境,以利农事。他发动民众先后开发了良田数千顷,开挖了用于农田灌溉的渠道,使当地民众切身感受到农耕的好处。于是当地的少数民族逐步改变了原来的狩猎为主的生活,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努力耕作,并表示遵守朝廷法令制度,逐渐与当地的外来移民和睦相处,政局逐渐稳定。本来台湾民间的诉讼都是凭借钱财实力来论是非曲直的,缺少公道。而由于管辖台湾的总督、巡抚等高官一直耽在远隔重洋的福建内地,鞭长莫及,不能及时处理台湾民间的纠纷。朱丕烈一到台湾,就接受了许多前来诉讼的民众,平反了一批冤狱。故一时间台湾士民非常高兴,对朱丕烈非常钦佩。因而当时的少数民族的社团对大清朝廷的归属感也逐步确立起来了,台湾风气为之一振。朱丕烈在台湾巡视期间,除宣传朝廷威仪仁德外,他还一路检查视察了各地的军营、器械及各地的钱粮府库。例如他见上报的凤山县钱库存银4211两,仓谷存粮98046石。经他亲自加以验收,上报数与实际数相符。朱丕烈在巡视途中,各地的有关官吏及当地少数民族的头人皆远道相迎。朱丕烈除宣传皇上的威仪仁德外,还将从大陆带来的布匹、食物奖励、馈赠给他们,使他们深感高兴。虽然当时正值隆冬季节,但地处亚热带的台湾南部由于地气温暖,故当地百姓已开始插秧种田,远远望去,禾苗一片青葱绿色,而到第二年的春天三四月间,稻谷已经起收。由于种植粮食的土地比往年增加了不少,又加水渠的疏浚开通,粮食收成大为增加,粮价较往年下降。故百姓安乐,地方秩序太平,大家都感谢朱丕烈大力提倡务农的功德。

1768年,朱丕烈巡视台湾一事完成,重返大陆,回京复命。朱丕烈此次巡视台湾虽仅数月,但其功绩不小。一则他通过宣传皇上威仪仁德,使台湾民众归附大清之心更加坚定。二则他大力推行农耕,增加耕地,改变当地少数民族原本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台湾百姓的生活水平。三则检查视察了军队、钱粮仓库、军事要地,为捍卫海疆、巩固国防尽职尽责。四则创办学校,提倡教化,平反冤狱,使台湾的百姓素质大为提高,社会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上一篇:张建华(美术家)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热门头条